影响巨大的成语 (70个)

21

言文行远

成语拼音:
yán wén xíng yuǎn
成语解释: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后世。
成语出处:
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22

用夏变夷

成语拼音:
yòng xià biàn yí
成语解释: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23

回天之力

成语拼音:
huí tiān zhī lì
成语解释: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24

翻箱倒柜

成语拼音:
fān xiāng dǎo guì
成语解释: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儿。”
25

张声势

成语拼音:
dà zhāng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
造声势,扩
成语出处:
《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张声势。”
26

虎啸风生

成语拼音:
hǔ xiào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亦指豪杰奋起,展宏图。
成语出处:
《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27

济窍飘风

成语拼音:
jì qiào piāo fēng
成语解释: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与作用的事物。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28

风云人物

成语拼音:
fēng yún rén wù
成语解释: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家注目的人。
成语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29

推波助澜

成语拼音:
tuī bō zhù lán
成语解释: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澜:波浪。
成语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30

阴魂不散

成语拼音:
yīn hún bù sàn
成语解释: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还在起作用。
成语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贵,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31

风流人物

成语拼音:
fēng liú rén wù
成语解释: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2

墨子泣丝

成语拼音:
mò zǐ qì sī
成语解释: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关系很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33

同,存小异

成语拼音: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
成语解释:
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成语出处:
34

天不作美

成语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
成语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雪。”
35

不磷不缁

成语拼音:
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36

登高一呼

成语拼音:
dēng gāo yī hū
成语解释:
比喻有的人物发出倡议。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37

恶尘无染

成语拼音:
è chén wú rǎn
成语解释: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
成语出处:
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38

耳濡目染

成语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39

耳熏目染

成语拼音:
ěr xūn mù rǎn
成语解释: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
成语出处:
40

耳习目染

成语拼音:
ěr xí mù rǎn
成语解释: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 影响巨大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