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可不的成语 (514个)

61

救药

成语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救药”。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救止而药治之。”
62

智取,力敌

成语拼音: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成语解释: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能以实力相拼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智取,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63

避免

成语拼音:
bù kě bì miǎn
成语解释:
能使发生的事情
成语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避免地会在各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同的社会革命。”
64

多得

成语拼音:
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
得:得到;获得。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成语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多得。”
65

轻视

成语拼音:
bù kě qīng shì
成语解释:
能够小看
成语出处:
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轻视的。”
66

胜记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jì
成语解释:
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胜记。”
67

胜书

成语拼音:
bù kě shēng shū
成语解释:
胜:尽;书:书写,记载。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胜书。”
68

同年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语解释:
两者相差很大,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同年而语矣。”
69

同日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
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能相提并论,能相比。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同日而言之哉?”
70

须臾离

成语拼音:
bù kě xū yú lí
成语解释:
须臾:片刻。一会都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须臾离者也,离非道也。”
71

一世

成语拼音:
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
:许;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72

言宣

成语拼音:
bù kě yán xuān
成语解释: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天占山德韶国师》:“诸法寂灭相,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73

逾越

成语拼音:
bù kě yú yuè
成语解释:
逾:超过。能超过或能越过。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年》:“门容车,而逾越。”
74

成语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成语解释:
置:搁;放;:行;否:行。说对;也对。指明确表态。也作“否。”
成语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否。”
75

成语拼音:
chòu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
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嶢蚘而实之,臭当也。”
76

成语拼音:
chòu bù kě wén
成语解释:
臭得使人受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当也。”
77

成语拼音:
dí bù kě zòng
成语解释:
对敌人能放纵。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失,敌纵。”
78

二者得兼

成语拼音: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成语解释: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能兼而有之。
成语出处:
《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9

成语拼音:
jiàn bù kě zhǎng
成语解释:
指刚露头的好事物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成语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长,送谭州居住。”
80

成语拼音:
láo bù kě bá
成语解释:
牢:牢固。异常坚固,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能动摇
成语出处:
宋·郑褒《原祭》:“根深蒂固,牢拔。”
* 关于不可不的成语 形容不可不的成语 描述不可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