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自量的成语 (36个)

21

成语拼音:
bù zhī zì liàng
成语解释: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己的能力有多大
成语出处:
22

螳臂

成语拼音:
táng bì zì xióng
成语解释:
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力,狂妄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雄,鹅痴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23

成器

成语拼音:
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
器:指人的度、才干。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学好,甘堕落。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琢,成器;人学,知道。”
24

斗筲之人

成语拼音:
dǒu shāo zhī rén
成语解释: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的人。形容人的气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谦之词。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5

蜉蝣撼大树

成语拼音:
fú yóu hàn dà shù
成语解释:
比喻力。
成语出处:
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26

撼树蚍蜉

成语拼音:
hàn shù bí fú
成语解释: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力者。
成语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
27

狂犬吠日

成语拼音:
kuáng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
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力地叫嚣。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28

卵与石斗

成语拼音:
luǎn yǔ shí dòu
成语解释:
鸡蛋碰石头。比喻力,一定失败。
成语出处:
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29

蚂蚁搬泰山

成语拼音:
mǎ yǐ bā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比喻人多力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
成语出处:
30

螳臂当车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成语解释: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知道它的力根本胜任。比喻力地去做办到的事;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汝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知其胜任也。”
31

螳臂挡车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ǎng chē
成语解释:
比喻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32

螳臂当辕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yuán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力做力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33

螳臂当辙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zhé
成语解释:
比喻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34

螳臂扼辙

成语拼音:
táng bì è zhé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35

心荡神移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
像受到一种超然的力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
成语出处: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36

以螳挡车

成语拼音:
yǐ táng dǎng chē
成语解释:
用螳螂的胳膊来阻挡车轮前进。比喻
成语出处:
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挡车,多见其而已。”
* 关于不自量的成语 形容不自量的成语 描述不自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