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干的成语 (112个)

61

唾面自

成语拼音:
tuò miàn zì gān
成语解释: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耳。’”
62

避湿

成语拼音:
wēi gàn bì shī
成语解释:
见“煨就湿”
成语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63

就湿

成语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成语解释: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64

就湿

成语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成语解释: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就湿母艰辛。”
65

洗手不

成语拼音:
xǐ shǒu bù gàn
成语解释:
把手洗净休息了。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66

二净

成语拼音:
yī gān èr jìng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二净,看他如何?”
67

一方

成语拼音:
yī gān yī fāng
成语解释: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成语出处: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谒者云馈一,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68

不净

成语拼音:
bù gān bù jìng
成语解释: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不净的话。”
69

蔽日

成语拼音:
bì rì gān yún
成语解释:
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成语出处:
唐 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云。”
70

倒持

成语拼音:
dǎo chí gàn gē
成语解释:
犹言倒持泰阿。、戈,皆兵器。
成语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71

大动

成语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
、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戈于邦内。”
72

物议

成语拼音:
dà gān wù yì
成语解释:
: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物议的。”
73

灯尽油

成语拼音:
dēng jìn yóu gàn
成语解释:
灯光尽灭,灯油耗。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
成语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一般,寂然隐了。”
74

二卵弃

成语拼音:
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
成语解释:
卵:鸡蛋;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成语出处:
《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75

饶舌

成语拼音:
fēng gān ráo shé
成语解释:
:也作封,唐代僧人名;饶舌:多嘴。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多嘴
成语出处:
《宋高僧传》第19卷:“二僧笑道:‘丰饶舌。’”
76

非意相

成语拼音:
fēi yì xiāng gān
成语解释:
非意:意料之外;:冒犯。意外的无故冒犯。
成语出处:
晋 王隐《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77

父之蛊

成语拼音:
gàn fù zhī gǔ
成语解释:
: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成语出处:
《周易 蛊》:“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78

名采誉

成语拼音:
gān míng cǎi yù
成语解释:
: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终军传》:“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79

沽名

成语拼音:
gū míng gàn yù
成语解释:
犹沽名钓誉。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誉。”
80

啼湿哭

成语拼音:
gàn tí shī kū
成语解释:
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啼”。
成语出处: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啼湿哭不听打耶!’”
* 关于干干的成语 形容干干的成语 描述干干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