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695个)
-
6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成语拼音:
-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
- 成语解释: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成语出处:
-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
602
夕阳西下
- 成语拼音:
- xī yáng xī xià
- 成语解释: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成语出处: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603
胸中丘壑
- 成语拼音:
- xiōng zhōng qiū hè
- 成语解释:
- 丘:山丘;壑:山沟。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 成语出处:
- 《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
-
604
雪中送炭
- 成语拼音: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成语解释:
-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成语出处:
-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
605
寻枝摘叶
- 成语拼音:
- xún zhī zhāi yè
- 成语解释:
-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
606
沿波讨源
- 成语拼音:
- yán bō tǎo yuán
- 成语解释:
-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 成语出处:
- 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
607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 成语解释: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
608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60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成语解释: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610
玉不琢,不成器
- 成语拼音:
-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 成语解释:
-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611
有鼻子有眼
- 成语拼音:
- yǒu bí zi yǒu yǎn
- 成语解释:
-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 成语出处:
- 浩然《艳阳天》第64章:“孙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听马凤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也就信了。”
-
612
雨凑云集
- 成语拼音:
- yǔ còu yún jí
- 成语解释:
-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 成语出处:
- 《宋书 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
613
一刀切
- 成语拼音:
- yī dāo qiē
- 成语解释:
-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
614
越凫楚乙
- 成语拼音:
- yuè fú chǔ yǐ
- 成语解释:
- 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 成语出处:
- 南朝 齐 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
615
蝇粪点玉
- 成语拼音:
- yíng fèn diǎn yù
- 成语解释:
-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
- 成语出处:
- 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
616
云飞雨散
- 成语拼音:
- yún fēi yǔ s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成语出处:
-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617
叶公好龙
- 成语拼音:
- yè gōng hào lóng
- 成语解释: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618
一毫不取
- 成语拼音:
- yī háo bù qǔ
- 成语解释:
-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
- 成语出处:
- 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
619
雨后春笋
- 成语拼音:
- yǔ hòu chūn sǔn
- 成语解释:
-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 成语出处:
- 宋 张耒《柯山集 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
62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成语拼音: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 成语解释:
-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形容比喻物的成语 描述比喻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