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颠倒的成语 (74个)

41

海移山

成语拼音:
dǎo hǎi yí shān
成语解释:
,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海移山雄猛客。”
42

冠履

成语拼音:
guān lǚ dào yì
成语解释:
比喻上下位置,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易,陵谷代处。”
43

冠履

成语拼音:
guān lǚ dào zhì
成语解释:
比喻上下位置,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置之势。”
44

轻重

成语拼音:
qīng zhòng dào zhì
成语解释: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了。
成语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置,有害政体。”
45

因为果

成语拼音:
dǎo yīn wéi guǒ
成语解释:
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成语出处:
46

撑岸就船

成语拼音:
chēng àn jiù chuán
成语解释:
比喻主从,不合情理。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落得。”
47

贵冠履轻头足

成语拼音:
guì guān lǚ qīng tóu zú
成语解释:
比喻主次或轻重
成语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48

足上首下

成语拼音:
zú shàng shǒu xià
成语解释: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49

差三错四

成语拼音:
chā sān cuò sì
成语解释:
错乱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50

蹈其覆辙

成语拼音:
dǎo qì fù zhé
成语解释:
蹈:踩;覆:;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成语出处: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51

耳视目食

成语拼音:
ěr shì mù shí
成语解释: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错乱。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52

翻翻覆覆

成语拼音:
fān fān fù fù
成语解释:
翻:翻转;覆:上下位置。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床上卧了两个多月,翻翻覆覆只是不愈。”
53

黑白不分

成语拼音:
hēi bái bù fēn
成语解释: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54

黑白混淆

成语拼音:
hēi bái hùn xiáo
成语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55

鹤短凫长

成语拼音:
hè duǎn fú cháng
成语解释: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是非,妄加评论。
成语出处: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6

魂摇魄乱

成语拼音:
hún yáo pò luàn
成语解释:
神魂,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
明·张伯起《泣颜回·题恨》:“梦中亲见,诉不出许多情话,魂摇魄乱,那些儿一刻千金价。”
57

混造黑白

成语拼音:
hùn zào hēi bái
成语解释:
故意黑白,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58

刻足适屦

成语拼音:
kè zú shì jù
成语解释:
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
成语出处:
宋·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59

绿衣黄里

成语拼音:
lǜ yī huáng lǐ
成语解释: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
成语出处: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60

目食耳视

成语拼音:
mù shí ěr shì
成语解释: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错乱。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关于颠倒的成语 形容颠倒的成语 描述颠倒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