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牛的成语 (40个)

21

成语拼音:
fàng niú guī mǎ
成语解释:
把作战用的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于华山之阳,放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2

成语拼音:
hū mǎ hū niú
成语解释:
呼:称呼。叫我也好,叫我也好,我不在乎
成语出处: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
23

成语拼音:
jū mǎ jīn niú
成语解释:
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
成语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而襟裾。”
24

成语拼音:
mǎ miàn niú tóu
成语解释: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
《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25

襟裾

成语拼音:
niú mǎ jīn jū
成语解释:
犹言衣冠禽兽。
成语出处: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襟裾。”
26

头不对

成语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成语解释: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头不对面。”
27

成语拼音:
xiū niú fàng mǎ
成语解释:
休:休息。将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烽燧灭影。”
28

成语拼音:
wèn niú zhī mǎ
成语解释: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然后及,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之贵贱,不失实矣。”
29

成语拼音:
niú mǎ zǒu
成语解释:
指在皇帝前如般奔走的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走司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30

成语拼音:
niú tóu mǎ miàn
成语解释: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一个面像。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
《楞严经》:“头狱卒,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31

头不对

成语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语解释: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头不对嘴!”
32

成语拼音:
chuí niú pāi mǎ
成语解释:
吹嘘奉承。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33

成语拼音:
mù niú liú mǎ
成语解释:
木制的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皆出其意。”
34

成语拼音:
niú gāo mǎ dà
成语解释: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成语出处: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大。”
35

成语拼音:
niú tóng mǎ zǒu
成语解释: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童,牧童;走,犹仆役。
成语出处: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走之口无不道。”
36

成语拼音:
qiāo niú zǎi mǎ
成语解释:
谓宰杀牲畜。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37

头,卖

成语拼音:
xuán niú tóu,mài mǎ fù
成语解释:
脯:干肉。挂的是头,卖的是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首于门,而卖脯于内也。”
38

成语拼音:
zuò niú zuò mǎ
成语解释:
: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驱使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
39

不若

成语拼音:
niú mǎ bù ruò
成语解释:
若;如。不如。形容极其劳苦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不若矣。”
40

生活

成语拼音:
niú mǎ shēng huó
成语解释: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成语出处: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关于马牛的成语 形容马牛的成语 描述马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