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的成语 (513个)

101

饱食思淫欲

成语拼音:
bǎo shí sī yín yù
成语解释:
饱:吃足;食:吃;淫:邪恶。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锦衣玉食,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
102

饱食终日

成语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解释: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03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成语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
成语解释: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成语出处: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104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
成语解释: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05

保守主义

成语拼音:
bǎo shǒu zhǔ yì
成语解释: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106

保泰持盈

成语拼音:
bǎo tài chì yíng
成语解释: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成语出处:
《明史 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107

抱头大哭

成语拼音:
bào tóu dà kū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108

豹头环眼

成语拼音:
bào tóu huán yǎn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109

暴跳如雷

成语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成语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110

爆跳如雷

成语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成语解释:
指盛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
《何典》第十回:“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111

抱头鼠窜

成语拼音:
bào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112

抱头缩项

成语拼音:
bào tóu suō xiàng
成语解释:
项:颈的后部。形容畏缩不敢出斗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着那俊才郎倒戈甲,抱头缩项。”
113

抱头痛哭

成语拼音:
bào tóu tòng kū
成语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114

暴殄天物

成语拼音:
bào tiǎn tiān wù
成语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15

不贪为宝

成语拼音:
bù tān wé bǎo
成语解释: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成语出处:
《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116

抱瓮出灌

成语拼音:
bào wèng chū guàn
成语解释:
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成语出处: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117

抱瓮灌园

成语拼音:
bào wèng guàn yuán
成语解释: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118

抱蔓摘瓜

成语拼音:
bào wàn zhāi guā
成语解释:
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成语出处:
唐 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了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119

笔削褒贬

成语拼音: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120

报喜不报忧

成语拼音:
bào xǐ bù bào yōu
成语解释:
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
成语出处: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 bao成语,bao的成语,带bao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