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的成语 (1967个)

1661

曳兵弃甲

成语拼音:
yè bīng qì jiǎ
成语解释: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成语出处:
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1662

异宝奇珍

成语拼音:
yì bǎo qí zhēn
成语解释:
珍异难得的宝物。
成语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166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成语拼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成语解释: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成语出处: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1664

玉不琢,不成器

成语拼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665

运筹出奇

成语拼音:
yùn chóu chū qí
成语解释:
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
成语出处: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首策之臣,运筹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贤注:“《前书》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谓陈平从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计。”
1666

瑶草奇花

成语拼音:
yáo cǎo qí huā
成语解释:
指仙境中的花草。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1667

瑶草琪花

成语拼音:
yáo cǎo qí huā
成语解释:
亦作“瑶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贵奇异的花草。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行不到一里之间,但见荆棘为篱,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篱内尽是瑶草琪花。”
1668

异草奇花

成语拼音:
yì cǎo qí huā
成语解释: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成语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1669

玉成其美

成语拼音:
yù chéng qí měi
成语解释: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齐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
1670

瑶草琪葩

成语拼音:
yáo cǎo qí pā
成语解释:
见“瑶草琪花”。
成语出处:
明·郑真《王叔远先生拟挽辞》:“瑶草琪葩,露滋芳些;羡门、偓佺、杂楤珩些。”
1671

玉成其事

成语拼音:
yù chéng qí shì
成语解释:
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1672

倚大欺小

成语拼音:
yǐ dà qī xiǎo
成语解释:
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的人
成语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你就将铁锤打他,也算你倚大欺小,量窄不容。”
1673

以大欺小

成语拼音:
yǐ dà qī xiǎo
成语解释:
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
成语出处:
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以大欺小,分不均匀,故此瞒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
1674

一反其道

成语拼音:
yī fǎn qí dào
成语解释: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成语出处:
1675

用非其人

成语拼音:
yòng fēi qí rén
成语解释:
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成语出处:
《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1676

衣冠齐楚

成语拼音:
yī guān qí chǔ
成语解释: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1677

饮谷栖丘

成语拼音:
yǐn gǔ qī qiū
成语解释:
犹言栖丘饮谷。
成语出处:
清·吴伟业《口占》:“欲买溪山不用钱,倦来高枕白云眠。吾生此外无他愿,饮谷栖丘二十年。”
1678

言过其实

成语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1679

誉过其实

成语拼音:
yù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成语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1680

一鼓作气

成语拼音:
yī gǔ zuò qì
成语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qi成语,qi的成语,带q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