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的成语 (1680个)

981

同心敌忾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dí kài
成语解释: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成语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982

同心共胆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gòng dǎn
成语解释: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983

同心共济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gòng jì
成语解释: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984

鉥心刿目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guì mù
成语解释:
犹言呕心沥血。
成语出处:
明·李东阳《同年祭亨父文》:“当其鉥心刿目,出鬼入神,傲睨一世,前无古人。”
985

天下归心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guī xīn
成语解释: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986

同心合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987

同心合胆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ǎn
成语解释:
见“同心共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988

同心合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989

同心合意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y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一意”。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990

同心僇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成语解释:
见“同心戮力”。
成语出处: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991

同心竭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毕力”。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992

痛心绝气

成语拼音:
tòng xīn jué qì
成语解释:
形容悲愤到极点。
成语出处:
《晋书 桓温传》:“今寇贼冰消,大事垂定……而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
993

痛心疾首

成语拼音:
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994

恫心疾首

成语拼音:
tō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
恫:疼痛。形容极端仇恨
成语出处:
《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995

痛心刻骨

成语拼音:
tòng xīn kè gǔ
成语解释: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明史·刘健传》:“臣等遭逢先帝,临终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痛心刻骨,誓以死报。”
996

透心凉

成语拼音:
tòu xīn liáng
成语解释:
指十分失望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把叔宝说个透心凉,只得改口道:‘二位贤弟,若是这等多心,大家同去就罢了。’”
997

同心戮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
指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998

铁心木肠

成语拼音:
tiě xīn mù cháng
成语解释:
见“铁心石肠”。
成语出处: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木肠者哉。”
999

痛心切骨

成语拼音:
tòng xīn qiè gǔ
成语解释:
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成语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1000

疼心泣血

成语拼音:
téng xīn qì xuè
成语解释:
泣血:十分哀痛。痛煞心田,哭出血泪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奋身而战,力尽神疲,疼心泣血,哀号请救。”
* xin成语,xin的成语,带xin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