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举字的成语 (167个)

101

直厝枉

成语拼音:
jǔ zhí cuò wǎng
成语解释:
:选拔;直:笔直,正直的人;枉: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102

止大方

成语拼音:
jǔ zhǐ dà fāng
成语解释:
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103

足轻重

成语拼音:
jǔ zú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足左右,便有轻重。”
104

重若轻

成语拼音:
jǔ zhòng ruò qīng
成语解释:
起重物就像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成语出处: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105

止失措

成语拼音:
jǔ zhǐ shī cuò
成语解释:
措:安放,放置。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止失措,甚是惊慌。”
106

踵思慕

成语拼音:
jǔ zhǒng sī mù
成语解释:
:抬起;踵:脚后跟;踵:踮起脚跟;思慕: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成语出处: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107

踵思望

成语拼音:
jǔ zhǒng sī wàng
成语解释:
:抬起;踵:脚后跟;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108

止娴雅

成语拼音:
jǔ zhǐ xián yǎ
成语解释: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109

止言谈

成语拼音:
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解释:
行为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110

止自若

成语拼音:
jǔ zhǐ zì ruò
成语解释: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止自若。”
111

云属

成语拼音:
lóng jǔ yún shǔ
成语解释:
同“龙兴云属”。
成语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云属。”
112

云兴

成语拼音:
lóng jǔ yún xīng
成语解释:
同“龙兴云属”。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113

龙兴凤

成语拼音:
lóng xīng fèng jǔ
成语解释:
喻王者兴起。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114

缕析

成语拼音:
máo jǔ lǚ xī
成语解释:
:琐碎列。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详细地剖析。
成语出处:
宋·张孝祥《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札子》:“毛缕析,旁逮知旧,惧其不能废锢,必以赃私罪污之。”
115

细故

成语拼音:
máo jǔ xì gù
成语解释:
烦琐地列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成语出处:
《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116

细事

成语拼音:
máo jǔ xì shì
成语解释:
:列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成语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细事,以乱大谋。”
117

细务

成语拼音:
máo jǔ xì wù
成语解释:
烦琐地列细小事情。
成语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细事以乱大谋。”
118

内称不避亲,外不避怨

成语拼音:
nèi chēng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成语解释:
:推荐。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119

不避亲,外不避怨

成语拼音:
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成语解释:
:推荐。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不避亲,外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120

不失其子,外不失其仇

成语拼音: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成语解释:
:推荐。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不失其子,外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 举的成语,带举字的成语,包含举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