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之字的成语 (1982个)
-
601
禾黍之悲
- 成语拼音:
- hé shǔ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
602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 成语拼音:
- hé shì zhī bì,yè guāng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成语出处:
-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
603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成语拼音:
-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604
好生之德
- 成语拼音:
- hào shēng zhī dé
- 成语解释:
-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 成语出处:
- 《尚书 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
605
河山之德
- 成语拼音:
- hé shān zhī dé
- 成语解释: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成语出处: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
606
濠上之乐
- 成语拼音:
- háo shàng zhī lè
- 成语解释:
- 指悠闲舒适的情趣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607
惠施之谋
- 成语拼音:
- huì shī zhī móu
- 成语解释:
- 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
- 成语出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
608
赫斯之怒
- 成语拼音:
- hè sī zhī nù
- 成语解释:
- 赫:勃然震怒的样子;斯:语气助词。指帝王勃然震怒
- 成语出处:
- 《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
609
禾黍之伤
- 成语拼音:
- hé shǔ zhī shāng
- 成语解释:
- 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砾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
-
610
好事之徒
- 成语拼音:
- hào shì zhī tú
- 成语解释:
- 好:喜欢;事:生事,多事。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 成语出处:
- 《孔丛子 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
611
好色之徒
- 成语拼音:
- hào sè zhī tú
- 成语解释:
- 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612
狐鼠之徒
- 成语拼音:
- hú shǔ zhī tú
- 成语解释:
-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
613
赫斯之威
- 成语拼音:
- hè sī zhī wēi
- 成语解释:
-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 成语出处:
- 《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
614
和隋之珍
- 成语拼音:
- hé suí zhī zhēn
- 成语解释: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
615
滑天下之大稽
- 成语拼音:
-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 成语解释:
-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 成语出处:
- 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
616
狐兔之悲
- 成语拼音:
- hú tù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 成语出处: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617
黄台之瓜
- 成语拼音:
- huáng tái zhī guā
- 成语解释: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
618
回天之力
- 成语拼音:
- huí tiān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
619
怀土之情
- 成语拼音:
- huái tǔ zhī qíng
- 成语解释:
-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 成语出处:
- 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620
狐听之声
- 成语拼音:
- hú tīng zhī shēng
- 成语解释: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盟津、河津忄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后因以“狐听
- 成语出处: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 之的成语,带之字的成语,包含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