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于字的成语 (238个)

121

迁怒

成语拼音:
qiān nù yú rén
成语解释: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甲者,不移乙。”
122

迁怒

成语拼音:
qiān nù yú zhòng
成语解释:
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众。”
123

切切

成语拼音:
qiè qiè yú xīn
成语解释:
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成语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心,不能见面。”
124

情深友

成语拼音:
qíng shēn yǒu yú
成语解释:
: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成语出处:
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
125

取信

成语拼音:
qǔ xìn yú mín
成语解释:
取得人民的信任。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民。”
126

取信

成语拼音:
qǔ xìn yú rén
成语解释: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人?”
127

鸿毛

成语拼音:
qīng yú hóng máo
成语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太山,或轻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28

乔木

成语拼音:
qiān yú qiáo mù
成语解释: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乔木。”
129

人浮

成语拼音:
rén fú yú shì
成语解释: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人也,宁使人浮食。”
130

人浮

成语拼音:
rén fú yú shí
成语解释: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事”。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人也,宁使人浮食。”
131

一炉

成语拼音:
róng yú yī lú
成语解释: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成语出处: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一炉。”
132

染指

成语拼音:
rǎn zhǐ yú dǐng
成语解释: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成语出处: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鼎,尝之而出。”
133

示贬

成语拼音:
shì biǎn yú bāo
成语解释:
犹言寓批评表扬。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褒也。”
134

授柄

成语拼音:
shòu bǐng yú rén
成语解释:
犹言授人以柄。
成语出处:
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人。”
135

食方

成语拼音:
shí fāng yú qián
成语解释:
同“食前方丈”。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前矣。’”
136

事实胜雄辩

成语拼音: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成语解释: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成语出处:
鲁迅《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雄辩’。”
137

非命

成语拼音:
sǐ yú fēi mìng
成语解释: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成语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138

忧患而死安乐

成语拼音: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
成语解释:
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忧患而死安乐而死安乐也。”
139

言论

成语拼音:
sè yú yán lùn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迟钝。
成语出处: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言论。”
140

受制

成语拼音:
shòu zhì yú rén
成语解释: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人。”
* 于的成语,带于字的成语,包含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