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名字的成语 (343个)

101

及第成

成语拼音:
jí dì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
成语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却又早负德辜恩。”
102

久负盛

成语拼音:
jiǔ fù shèng míng
成语解释: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声。
成语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103

急功近

成语拼音:
jí gōng jìn míng
成语解释:
急于求成,贪图虚
成语出处:
《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流于苛刻。”
104

妒能

成语拼音:
jīn míng dù néng
成语解释: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声而嫉妒贤能。
成语出处:
《后汉书 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105

嫉能

成语拼音:
jīn míng jì néng
成语解释: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声而嫉妒贤能。
成语出处:
汉 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106

托姓

成语拼音:
jiǎ míng tuō xìng
成语解释:
冒充别人姓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107

举世闻

成语拼音:
jǔ shì wén míng
成语解释: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声。形容知度很高。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108

久闻大

成语拼音:
jiǔ wén dà míng
成语解释: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连忙下拜。”
109

损实

成语拼音:
kuī míng sǔn shí
成语解释:
亏:损耗。和实都受到损失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
110

责实

成语拼音:
kòng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
控:引;责:求。使声与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111

责实

成语拼音:
kǎo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
考:查核。考核称与实际是否相符
成语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题目》:“考责实,奚其丧欤?”
112

利缰

成语拼音:
lì jiāng míng suǒ
成语解释:
缰:缰绳。锁:锁链。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成语出处: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113

责实

成语拼音:
lǎn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
指观其而考其实绩
成语出处: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责实,不得虚言。”
114

利惹

成语拼音:
lì rě míng qiān
成语解释:
亦作“利绾牵”。谓为利所诱惑羁绊。
成语出处:
元·张歌《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牵。”
115

利锁

成语拼音:
lì suǒ míng jiāng
成语解释:
比喻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成语出处: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缰,何用萦萦?”
116

烈士徇

成语拼音:
liè shì xùn míng
成语解释: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誉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117

立身扬

成语拼音:
lì shēn yáng míng
成语解释: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声远扬。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
118

利绾

成语拼音:
lì wǎn míng qiān
成语解释:
见“利惹牵”。
成语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牵竟不归。”
119

罗织罪

成语拼音:
luó zhī zuì míng
成语解释:
指捏造罪,陷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120

不符实

成语拼音:
míng bù fú shí
成语解释:
声与实际不符
成语出处: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难负,不符实,反为见笑。”
* 名的成语,带名字的成语,包含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