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字的成语 (180个)

121

乃旱

成语拼音:
lóng duō nǎi hàn
成语解释:
喻人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成语出处:
宋·李季可《松窗百说·恃众》:“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乃旱是也。”
122

人不怪

成语拼音: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成语解释:
对人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人不怪’,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123

肉少

成语拼音:
láng duō ròu shǎo
成语解释:
供不应求
成语出处: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肉少吗?”
124

虑事

成语拼音:
lǜ shì duō zǎo
成语解释:
考虑事情不明
成语出处:
125

立少观

成语拼音:
lì shǎo guān duō
成语解释:
指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七法》:“立少而观,则天下怀之矣。”
126

谋夫孔

成语拼音:
móu fū kǒng duō
成语解释:
指谋划的人很。孔,很。
成语出处:
《诗 小雅 小旻》:“谋夫孔,是用不集。”
127

名目繁

成语拼音:
míng mù fán duō
成语解释: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数不胜数。”
128

命运

成语拼音:
mìng yùn duō chuǎn
成语解释:
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成语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舛。”
129

佛大

成语拼音:
ní duō fó dà
成语解释:
泥土越,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成就就大。
成语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佛大。”
130

能者

成语拼音:
néng zhě duō láo
成语解释:
能干的人干事;受劳累。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1

益寡

成语拼音:
póu duō yì guǎ
成语解释:
裒:减少;:增补。拿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成语出处:
《周易 谦》:“君子以裒益寡,称物平施。”
132

增寡

成语拼音:
póu duō zēng guǎ
成语解释:
裒:减少;增:补充。削减有余以补不足
成语出处:
宋·陈亮《赠楼应允序》:“裒增寡,人道之所以成乎天也。”
133

洽博

成语拼音:
qià bó duō wén
成语解释: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134

口杂

成语拼音:
rén duō kǒu zá
成语解释:
指谈论的人,各种议论都有。
成语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135

势众

成语拼音:
rén duō shì zhòn
成语解释:
势力大。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136

手杂

成语拼音:
rén duō shǒu zá
成语解释:
指动手的人。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137

嘴杂

成语拼音:
rén duō zuǐ zá
成语解释:
杂:杂乱,样。谈论的人,说法样。也指在场的人,七嘴八舌。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138

日许

成语拼音:
rì xǔ duō shí
成语解释: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时光。
成语出处: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时。”
139

睡长梦

成语拼音:
shuì cháng mèng duō
成语解释: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所长,毛遂自荐,我当大媒好了!事情是越快办越好,睡长梦!”
140

不痒

成语拼音:
shī duō bù yǎng
成语解释:
债欠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成语出处:
梁实秋《懒》:“‘虱不痒,债不愁’,那是自我解嘲!”
* 多的成语,带多字的成语,包含多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