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德字的成语 (171个)

101

重望

成语拼音:
míng dé zhòng wàng
成语解释:
高望重。
成语出处: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重望为东道主。”
102

母仪之

成语拼音:
mǔ yí zhī dé
成语解释: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泛指妇女的品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
103

年高

成语拼音:
nián gāo dé shào
成语解释:
劭:美好。年纪大;品好。
成语出处: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劭。”
104

年高

成语拼音:
nián gāo dé sháo
成语解释:
年纪大,品
成语出处:
鲁迅《彷徨·长明灯》:“坐在首席上的是年高韶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
105

年高

成语拼音:
nián gāo dé shào
成语解释:
邵:美好。年纪大,品
成语出处:
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弥邵者,是孔子之徒欤!”
106

年高有

成语拼音:
nián gāo yǒu dé
成语解释:
年纪大,品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只是要几个年高有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
107

女子无才便是

成语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成语解释:
旧道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真千古至言也。”
108

讴功颂

成语拼音:
ōu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
109

文章

成语拼音:
pǐn dé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
指学问和品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110

隳好

成语拼音:
qiān dé huī hǎo
成语解释:
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111

秘行

成语拼音:
qián dé mì xíng
成语解释:
见“潜隐行”。
成语出处: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112

硕老

成语拼音:
qí dé shuò lǎo
成语解释:
高年的人
成语出处: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113

隐行

成语拼音:
qián dé yǐn xíng
成语解释:
谓不为人知的行。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隐行,必有时而发。”
114

弃恶从

成语拼音:
qì è cóng dé
成语解释: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
成语出处: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115

潜光隐

成语拼音:
qián guāng yǐn dé
成语解释:
谓隐藏才。
成语出处: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世莫之知。”
116

耆年硕

成语拼音:
qí nián shuò dé
成语解释:
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望很重。
成语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当今王大臣耆年硕,虽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胆识俱优者,恐难其选。”
117

耆儒硕

成语拼音:
qí rú shuò dé
成语解释:
耆:老;硕:大。盛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
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为之师保。”
118

前人种后人收

成语拼音: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
成语解释:
行。指上辈的人有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
成语出处:
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后人收。”
119

潜休隐

成语拼音:
qián xiū yǐn dé
成语解释:
隐藏美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120

仁义道

成语拼音:
rén yì dào dé
成语解释: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规范。
成语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之说,孰从而听之。”
* 德的成语,带德字的成语,包含德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