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扬字的成语 (143个)

121

清厉俗

成语拼音:
yáng qīng lì sú
成语解释:
清操,激励世俗。
成语出处:
《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清厉俗。”
122

意气

成语拼音:
yì q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
意气:意志;气概;:得意昂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甚自得也。”
123

清抑浊

成语拼音:
yáng qīng yì zhuó
成语解释:
清激浊。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124

砂走石

成语拼音:
yáng shā zǒu shí
成语解释:
砂土飞,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成语出处:
《春秋纬》:“风从箕星,砂走石。”
125

汤止沸

成语拼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语解释: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126

耀武

成语拼音:
yào wǔ yáng wēi
成语解释: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威耀武”。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127

威耀武

成语拼音:
yáng wēi yào wǔ
成语解释:
见“威曜武”。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128

武耀威

成语拼音:
yáng wǔ yào wēi
成语解释:
见“威曜武”。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129

威曜武

成语拼音:
yáng wēi yào wǔ
成语解释: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成语出处:
《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130

优贤

成语拼音:
yōu xián yáng lì
成语解释:
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其事迹。
成语出处: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131

顿挫

成语拼音:
yì yá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成语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132

得意

成语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133

虎噬

成语拼音:
yīng yáng hǔ shì
成语解释:
如鹰飞,似虎噬咬。形容耀武威,穷凶极恶。
成语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虎噬,雷厉风飞。”
134

虎视

成语拼音:
yīng yáng hǔ shì
成语解释: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虎视,有万里之望。”
135

行举

成语拼音:
yán yáng xíng jǔ
成语解释: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
136

先抑

成语拼音:
yù yáng xiān yì
成语解释:
要发、放开但先控制、压抑。
成语出处:
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137

悠悠

成语拼音:
yōu yōu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或事物慢节奏运动
成语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一回:“叮叮咚咚,悠悠,约有五十余人,进宫里来。”
138

自得

成语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成语解释:
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甚自得也。”
成语出处:
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甚自得也。”
139

趾高气

成语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140

足高气

成语拼音:
zú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
犹言趾高气。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也?’”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也?’”
* 扬的成语,带扬字的成语,包含扬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