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无字的成语 (1371个)

1341

不胜

成语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
成语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1342

不胜,攻不克

成语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不胜,攻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1343

不胜,攻不取

成语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成语解释: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
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1344

不为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不为,忠也。”
1345

不言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
成语解释: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保留。
成语出处:
《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不言。”
1346

不言,言不尽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成语解释: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保留。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序》:“知不言,言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所愧负矣。”
1347

不言,言不听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成语解释: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不言,言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1348

车公

成语拼音:
zuò wú chē gōng
成语解释:
坐:通“座”,坐席;车公:晋人车胤。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成语出处:
《晋书·车胤传》:“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车公不乐’。”
1349

二上

成语拼音:
zūn wú èr shàng
成语解释:
①犹言国二君。②引申为至高上。
成语出处:
《礼记·坊记》:“天二日,土二王,家二主,尊二上。”
1350

忌惮

成语拼音:
zì wú jì dàn
成语解释:
犹肆忌惮。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忌惮的了。”
1351

空席

成语拼音:
zuò wú kōng xí
成语解释:
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
《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1352

了局

成语拼音:
zhōng wú liǎo jú
成语解释:
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这绿林中买卖,终了局。”
1353

旁贷

成语拼音:
zé wú páng dài
成语解释:
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旁贷者再一人。”
1354

虚席

成语拼音:
zuò wú xū xí
成语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1355

虚席

成语拼音:
zuò wú xū xí
成语解释:
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
《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虚席。”
1356

诸行

成语拼音:
zhū xíng wú cháng
成语解释:
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357

转徙

成语拼音:
zhuǎn xǐ wú cháng
成语解释:
徙:迁徙。转移迁徙没有规律。指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
明·揭喧《兵经百篇·粮字》:“行千里则运流兼,转徙常则运粮兼。”
1358

恣行

成语拼音:
zì xíng wú jì
成语解释:
恣:放纵,拘束;忌:顾忌,畏惧。形容随意作恶,毫顾忌
成语出处: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1359

直言

成语拼音:
zhí yán wú huì
成语解释:
直率地说话,所隐讳。
成语出处:
语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士,不同君所欲;见不善而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私,直言而讳。”
1360

主一

成语拼音:
zhǔ yī wú shì
成语解释:
专一,杂念。
成语出处:
《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适之谓。”
* 无的成语,带无字的成语,包含无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