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毫字的成语 (89个)

41

厘千里

成语拼音:
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
、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42

厘丝忽

成语拼音:
háo lí sī hū
成语解释: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厘丝忽上挣来的。”
43

毛不犯

成语拼音:
háo máo bù fàn
成语解释:
:细毛。一丝一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成语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44

末不札,将寻斧柯

成语拼音: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成语解释: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45

末之差

成语拼音:
háo mò zhī chā
成语解释: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46

末之利

成语拼音:
háo mò zhī lì
成语解释:
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末之利。”
47

无二致

成语拼音:
háo wú èr zhì
成语解释:
二致:两样。丝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
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无二致。”
48

无顾忌

成语拼音:
háo wú gù jì
成语解释: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成语出处:
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49

无顾虑

成语拼音:
háo wú gù lǜ
成语解释:
没有后顾之忧
成语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50

无例外

成语拼音:
háo wú lì wài
成语解释:
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成语出处: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51

无所得

成语拼音:
háo wú suǒ dé
成语解释:
一点儿也没有得到
成语出处:
方志敏《清贫》:“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
52

无逊色

成语拼音:
háo wú xùn sè
成语解释:
表示比得上,丝不差。
成语出处:
53

无疑问

成语拼音:
háo wú yí wèn
成语解释:
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成语出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54

无疑义

成语拼音:
háo wú yí yì
成语解释: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55

九牛一

成语拼音:
jiǔ niú yī háo
成语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
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56

颊上三

成语拼音:
jiá shàng sān háo
成语解释:
同“颊上三毛”。
成语出处: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则晴中一画。”
57

颊上添

成语拼音:
jiá shàng tiān háo
成语解释:
颊:面颊;毛。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成语出处:
《晋书 顾恺之传》:“尝图裴楷橡,颊上夹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58

利析秋

成语拼音:
lì xī qiū háo
成语解释: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成语出处: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矣。”
59

明察秋

成语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之末。”
60

明察秋,不见舆薪

成语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成语解释: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毫的成语,带毫字的成语,包含毫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