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视字的成语 (153个)

41

目不忍,耳不忍闻

成语拼音: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成语解释: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成语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耳不忍闻矣。”
42

目不妄

成语拼音:
mù bù wàng shì
成语解释:
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成语出处:
《仙传拾遗·杨通幽》:“护气希言,目不妄,绝声利,远嚣尘,则可以凌三届,登太清矣。”
43

目不斜

成语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俯首而行。”
44

目不邪

成语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
45

目不转

成语拼音:
mù bù zhuǎn shì
成语解释: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张南垣传》:“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目不转,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46

邈处欿

成语拼音:
miǎo chǔ jī shì
成语解释:
谓处世淡泊,事谦逊。
成语出处:
明·李东阳《翰林伦封君墓表》:“君亦邈处欿,若韦布然,于是益以见君之贤云。”
47

莫敢仰

成语拼音:
mò gǎn yǎng shì
成语解释:
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猿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
48

迷惑

成语拼音:
mí huò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成语出处: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听。”
49

目食耳

成语拼音:
mù shí ěr shì
成语解释: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而目食者,鲜矣。”
50

指使

成语拼音:
miǎn shǐ zhǐ shǐ
成语解释:
形容骄傲的神态。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51

怒目而

成语拼音:
nù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有欲要发作之色。”
52

怒目相

成语拼音:
nù mù xiāng shì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3

反听

成语拼音:
nèi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
: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54

欺罔

成语拼音:
qī wǎng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罔:蒙骗。欺骗人们的耳目
成语出处:
《南史·朱异传》:“贪财冒贿,欺罔听。”
55

禽息鸟

成语拼音:
qín xī niǎo shì
成语解释:
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56

人己一

成语拼音:
rén jǐ yī shì
成语解释: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成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57

仁同一

成语拼音:
rén tóng yī shì
成语解释:
犹言一同仁。
成语出处:
《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尚均福于黎元。”
58

白成黑

成语拼音:
shì bái chéng hēi
成语解释:
: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颠倒美丑是非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瓶赋》:“白成黑,颠倒妍媸。”
59

财如命

成语拼音:
shì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成语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四回:“若辈财如命,团团作富家儿,几见有能识大义的?”
60

丹如绿

成语拼音:
shì dān rú lǜ
成语解释:
丹:红。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昏花。
成语出处: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诗:“心之忧矣,丹如绿。”
* 视的成语,带视字的成语,包含视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