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字的成语 (164个)

101

权达理

成语拼音:
tōng quán dá lǐ
成语解释:
晓权宜与事理。
成语出处:
汉·王粲《弹棋赋》序:“因行聘志,权达理,六博是也。”
102

衢大邑

成语拼音:
tōng qú dà yì
成语解释:
同“都大邑”。
成语出处:
清·王瑬《钞币议》:“又令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103

衢广陌

成语拼音:
tōng qú guǎng mò
成语解释:
八达的宽广大路。
成语出处:
唐·牛僧儒《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
104

前至后

成语拼音:
tōng qián zhì hòu
成语解释:
见“前彻后”。
成语出处:
《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105

人达才

成语拼音:
tōng rén dá cái
成语解释:
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达古今的人才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106

儒达士

成语拼音:
tōng rú dá shì
成语解释: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107

儒达识

成语拼音:
tōng rú dá shí
成语解释:
见“儒达士”。
成语出处: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儒达识,不以为非。”
108

儒硕学

成语拼音:
tōng rú shuò xué
成语解释:
犹言儒达士。
成语出处:
《南史·贺瑒传》:“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109

上彻下

成语拼音:
tōng shàng chè xià
成语解释: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上彻下而言。”
110

时达变

成语拼音:
tōng shí dá biàn
成语解释:
同“权达变”。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111

书达礼

成语拼音:
tōng shū dá lǐ
成语解释:
诗书,懂礼仪。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书达礼。”
112

时达务

成语拼音:
tōng shí dá wù
成语解释:
谓了解客观形势。
成语出处: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113

时合变

成语拼音:
tōng shí hé biàn
成语解释:
同“权达变”。
成语出处: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时合变,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114

商惠工

成语拼音:
tōng shāng huì gōng
成语解释:
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成语出处: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商惠工。”
115

俗易懂

成语拼音:
tōng sú yì dǒng
成语解释: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成语出处: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俗易懂。”
116

首至尾

成语拼音:
tōng shǒu zhì wěi
成语解释: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首至尾,说了一遍。”
117

脱不拘

成语拼音:
tōng tuō bù jū
成语解释:
脱:放达不拘小节;不拘:不受限制。形容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
成语出处:
叶圣陶《微波》:“你从前那么脱不拘,大家都称赞。”
118

天彻地

成语拼音:
tōng tiān chè dì
成语解释: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成语出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119

天达地

成语拼音:
tōng tiān dá dì
成语解释:
犹言顶天立地。
成语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120

条条大路罗马

成语拼音: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
成语解释: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成语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罗马。’”
* 通的成语,带通字的成语,包含通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