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结尾的成语 (58个)

41

群居和

成语拼音:
qún jū hé yī
成语解释:
:和谐致。在起相处得非常和谐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之道也。”
42

齐整如

成语拼音:
qí zhěng rú yī
成语解释:
非常整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民得财足用饶。”
43

十不当

成语拼音:
shí bù dāng yī
成语解释:
十个不抵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
44

始终如

成语拼音:
shǐ zhōng rú yī
成语解释:
自始至终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成语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
45

以防万

成语拼音:
yǐ fáng wàn yī
成语解释: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成语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万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46

言行不

成语拼音:
yán xíng bù yī
成语解释:
说的和做的不致。
成语出处: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47

政令不

成语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语解释:
发出的命令不统。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成语出处: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48

终始如

成语拼音:
zhōng shǐ rú yī
成语解释: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个样子。自始至终,直不变。
成语出处:
《荀子 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
49

发昏章第十

成语拼音: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成语解释: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
50

归十归

成语拼音:
guī shí guī yī
成语解释:
谓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51

九九归

成语拼音:
jiǔ jiǔ guī yī
成语解释: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成语出处: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也是生活逼的。”
52

良莠不

成语拼音:
liáng yǒu bù yī
成语解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成语出处: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
53

天下第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dì yī
成语解释: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
54

未知万

成语拼音:
wèi zhī wàn yī
成语解释:
万分之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55

瑜百瑕

成语拼音:
yú bǎi xiá yī
成语解释: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成语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56

成语拼音:
yǒu yī dé yī
成语解释: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成语出处:
57

知行合

成语拼音:
zhī xíng hé yī
成语解释: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成语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正是对病的药。”
58

融合为

成语拼音:
róng hé wéi yī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 最后一个字是一的成语,一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