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字结尾的成语 (39个)

21

洗耳拱

成语拼音:
xǐ ěr gǒng tīng
成语解释:
见“洗耳恭”。
成语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
22

淆惑视

成语拼音:
xiáo huò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
成语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
23

眩视惑

成语拼音:
xuàn shì huò tīng
成语解释:
迷惑人的视
成语出处:
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樊(樊宗师)卢(卢仝)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邪?”
24

厌闻饫

成语拼音:
yàn wén yù tīng
成语解释:
谓充分取。
成语出处:
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25

以正视

成语拼音:
yǐ zhèng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成语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
26

不堪视

成语拼音:
bù kān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堪:可,能。言辞污秽,行为卑劣,不能看与
成语出处: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
27

耳不旁

成语拼音:
ěr bù páng tīng
成语解释:
两耳不往旁边。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目不斜视。”
28

迷惑视

成语拼音:
mí huò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成语出处: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
29

倾耳而

成语拼音:
qīng ěr ér tīng
成语解释: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
成语出处: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之,不可得而闻也。”
30

欺罔视

成语拼音:
qī wǎng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罔:蒙骗。欺骗人们的耳目
成语出处:
《南史·朱异传》:“贪财冒贿,欺罔视。”
31

危辞耸

成语拼音:
wēi cí sǒng tīng
成语解释: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了吃惊、害怕
成语出处:
32

惟命是

成语拼音:
wéi mìng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
33

唯命是

成语拼音:
wéi mìng shì tīng
成语解释: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
34

娓娓动

成语拼音:
wěi wěi dòng tīng
成语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
35

妄言妄

成语拼音:
wàng yán wàng tīng
成语解释: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的人随便,都不认真看待。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之。”
36

知无不言,言无不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成语解释: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37

辘辘远

成语拼音:
lù lù yuǎn tīng
成语解释: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越远
成语出处:
38

甜蜜动

成语拼音:
tián mì dòng tīng
成语解释:
悦人的甜美
成语出处:
39

虚己以

成语拼音:
xū jǐ yǐ tīng
成语解释: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成语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最后一个字是听的成语,听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