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字结尾的成语 (79个)

61

伯仁由我而

成语拼音: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成语解释:
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亡负有某种责任
成语出处:
《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
62

不自由,毋宁

成语拼音:
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
成语解释:
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
63

患难相

成语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sǐ
成语解释:
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也。”
64

计出万

成语拼音:
jì chū wàn sǐ
成语解释:
谓谋划来自必的决心。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
65

继之以

成语拼音:
jì zhī yǐ sǐ
成语解释:
不惜一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
66

乐而忘

成语拼音:
lè ér wàng sǐ
成语解释: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矣。”
67

骈首就

成语拼音:
pián shǒu jiù sǐ
成语解释:
同“骈首就戮”。
成语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
68

山枯石

成语拼音:
shān kū shí sǐ
成语解释:
极言年代久远。
成语出处:
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毕竟何成。”
69

生老病

成语拼音:
shēng lǎo bìng sǐ
成语解释:
佛教认为出生、衰老、疾病、亡是人生的“四苦”;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生老病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70

束手待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dài sǐ
成语解释:
同“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某愿助使君破之。”
71

束手就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jiù sǐ
成语解释: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
72

顺我者生,逆我者

成语拼音:
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
成语解释:
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
73

同利相

成语拼音:
tóng lì xiāng sǐ
成语解释: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同利相,同情相成。”
74

虚生浪

成语拼音:
xū shēng làng sǐ
成语解释:
虚:空,徒然;浪:滥,放纵。活得毫无意义,得毫无价值。形容虚度一生
成语出处:
《旧唐书·越王贞传》:“诸王必须以匡救为忠,不可虚生浪,取笑于后代。”
75

养生送

成语拼音:
yǎng shēng sòng sǐ
成语解释: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所以养生送,事鬼神之大端也。”
76

醉生梦

成语拼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成语解释:
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成语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不自觉也。”
77

自生自

成语拼音:
zì shēng zì sǐ
成语解释: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成语出处:
宋·吕皓《上孝宗皇帝书》:“宜宥而不获宥,宜诛而不及诛,是虽匹夫之幸不幸,犹蝼蚁之自生自于天地之间,固无损于造化之功也。”
78

贼心不

成语拼音:
zéi xīn bù sǐ
成语解释: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成语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这伙强盗贼心不,说不定下一步对咱会更毒。”
79

蛲蛔之

成语拼音:
náo huí zhī sǐ
成语解释:
蛲:人体寄生虫;蛔:蛔虫。形容不劳而获者终归会失败
成语出处:
《燕书》:“蛲蛔所藉以生者,在人肠胃之中也。”
* 最后一个字是死的成语,死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