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公的成语 (71个)

41

忘私

成语拼音:
chū gōng wàng sī
成语解释:
出于心忘掉私情。
成语出处: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42

凿井

成语拼音:
dīng gōng záo jǐng
成语解释:
: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成语出处: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43

至正

成语拼音:
dà gōng zhì zhèng
成语解释:
至:最;正:正。完全秉办理,毫不偏心
成语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至正’。”
44

不阿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bù ē
成语解释:
奉行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不阿,为宪所奏免。”
45

克己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kè jǐ
成语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克己。”
46

如法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rú fǎ
成语解释:
奉行事,遵守法令。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如法则上下平。”
47

正己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zhèng jǐ
成语解释:
奉行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
《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正己,为时所称。”
48

折足

成语拼音:
fù gōng zhé zú
成语解释: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
成语出处:
《周易·鼎》:“鼎折足,覆餗。”
49

道道

成语拼音:
gōng gōng dào dào
成语解释:
不偏不倚的、平合理的事情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50

婆婆

成语拼音:
gōng gōng pó pó
成语解释:
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51

好谦

成语拼音:
huáng gōng hào qiān
成语解释:
指人过分谦虚
成语出处:
《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52

酒垆

成语拼音:
huáng gōng jiǔ lú
成语解释: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服,乘轺车,经黄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53

为私

成语拼音:
huà gōng wéi sī
成语解释:
有财产化为私有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但是武营里的习气,所有的兵丁平时是从不习练;而且还要克扣粮饷,化为私。”
54

好施

成语拼音:
jí gōng hǎo shī
成语解释:
谓热心益,乐于施舍。
成语出处:
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55

好义

成语拼音:
jí gōng hào yì
成语解释:
急:急于;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益;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56

济私

成语拼音:
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57

求雨

成语拼音:
jǐng gōng qiú yǔ
成语解释: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成语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58

行私

成语拼音:
jiè gōng xíng sī
成语解释:
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行私者佞。”
59

营私

成语拼音:
jiǎ gōng yíng sī
成语解释:
见“假济私”。
成语出处:
《元典章·进表》:“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营私,滥行给驿。”
60

金母

成语拼音:
mù gōng jīn mǔ
成语解释:
即仙人东王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成语出处:
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对木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
* 第二个字是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