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 (212个)

61

识羞

成语拼音:
ài kǒu shí xiū
成语解释: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说话
成语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识羞,两相耽误。”
62

捕舌

成语拼音:
bì kǒu bǔ shé
成语解释: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成语出处:
《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捕舌也。’”
63

而发

成语拼音:
chōng kǒu ér fā
成语解释:
不加思索地说出
成语出处:
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64

入耳

成语拼音:
chū kǒu rù ěr
成语解释: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65

烧城

成语拼音:
chì kǒu shāo chéng
成语解释:
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
成语出处:
明·杨慎《后蚊赋》:“谮有国兮,赤烧城;烦言喷兮,积毁销骨。”
66

铄金

成语拼音:
chán kǒu shuò jīn
成语解释: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成语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67

伤人

成语拼音:
chū kǒu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
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伤人,欺吾太甚!”
68

阿师

成语拼音:
duō kǒu ā shī
成语解释:
指喜欢多话的人。
成语出处: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阿师难下嘴。”
69

裹足

成语拼音:
dù kǒu guǒ zú
成语解释:
: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裹足,莫肯即秦耳。”
70

结舌

成语拼音:
dù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
犹言杜吞声。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71

绝舌

成语拼音:
dù kǒu jué shé
成语解释:
:闭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绝舌,言为祸母。”
72

木舌

成语拼音:
dù kǒu mù shé
成语解释:
:闭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万夫怖祸而木舌。”
73

吞声

成语拼音:
dù kǒu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吞声,莫敢有言。”
74

无言

成语拼音:
dùn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
结舌,说不出话。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75

无言

成语拼音:
dù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成语出处:
《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无言,绝粒而死。”
76

拙腮

成语拼音:
dùn kǒu zhuō sāi
成语解释:
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77

蛇心

成语拼音:
fó kǒu shé xīn
成语解释: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成语出处:
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蛇心。”
78

圣心

成语拼音:
fó kǒu shèng xīn
成语解释:
形容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我费尽一片婆心……’佛圣心,自然入妙。”
79

里吐不出象牙

成语拼音: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语解释: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成语出处:
《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里吐不出象牙。”
80

沓舌

成语拼音:
gǎi kǒu tà shé
成语解释: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成语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 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