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怒的成语 (28个)

21

西怨

成语拼音:
dōng nù xī yuàn
成语解释:
比喻迁于人。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西怨。”
22

冲冠

成语拼音:
fā nù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
同“发上冲冠”。
成语出处: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23

不敢言

成语拼音:
gǎn nù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
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但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不敢言。”
24

而不敢言

成语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
心里愤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不敢吐露。
成语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
25

于人

成语拼音:
qiān nù yú rén
成语解释: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不贰过。”朱熹注:“于甲者,不移于乙。”
26

于众

成语拼音:
qiān nù yú zhòng
成语解释: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于众。”
27

鬼怨

成语拼音:
shén nù guǐ yuàn
成语解释:
怨:怨恨。形容因作恶多端,使鬼神都愤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7回:“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鬼怨,屈魂无申。”
28

民痛

成语拼音:
shén nù mín tòng
成语解释:
痛:恨。天神愤,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
成语出处:
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民痛,无悛于心。”
* 第二个字是怒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