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沙的成语 (39个)

21

在涅,与之俱黑

成语拼音: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
成语解释:
涅:黑土。白色的细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2

镂冰

成语拼音:
chuī shā lòu bīng
成语解释:
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首:“绝编坏简徒自苦,炊镂冰初何功?”
23

猿鹤

成语拼音:
chóng shā yuán hè
成语解释: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
24

作饭

成语拼音:
chuī shā zuò fàn
成语解释:
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作饭岂堪吃?”
25

作米

成语拼音:
chàng shā zuò mǐ
成语解释: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成语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26

作糜

成语拼音:
chuī shā zuò mí
成语解释:
同“炊作饭”。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27

汰砾

成语拼音:
dèng shā tài lì
成语解释:
指除去杂质,使之纯洁
成语出处:
清 恽敬《祭张皋文文》:“志合心齐,如金在熔,澄汰砾,以精为同。”
28

扬砾

成语拼音:
fēi shā yáng lì
成语解释:
见“飞走砾”。
成语出处:
《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扬砾。”
29

走砾

成语拼音:
fēi shē zǒu lì
成语解释:
土;砾:小石块。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成语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30

转石

成语拼音:
fēi shā zhuǎi shí
成语解释:
飞:使飞扬;转:滚动。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陆胤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31

聚米

成语拼音:
huà shā jù mǐ
成语解释:
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
清 钱谦益《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聚米,方略井然。”
32

世界

成语拼音:
hé shā shì jiè
成语解释:
指多如恒河数的佛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成语出处:
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33

印泥

成语拼音:
huà shā yìn ní
成语解释: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成语出处:
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如印泥。”
34

成滩

成语拼音:
jī shā chéng tān
成语解释:
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70.12.30:“虽然鱼群分散,但捕一网得一网,积成滩,化小胜为大胜,使淡季也取得较好的收获。”
35

烂石

成语拼音:
jiāo shā shí làn
成语解释:
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成语出处: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烂石。”
36

俱下

成语拼音:
ní shā jù xià
成语解释:
俱:都、一起。泥土和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37

见金

成语拼音:
pái shā jiàn jīn
成语解释:
见“排简金”。
成语出处:
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见金耳。”
38

为饭

成语拼音:
zhēng shā wéi fàn
成语解释:
要把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成饭”。
成语出处:
明 周履靖《锦笺记》第十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39

作饭

成语拼音:
zhēng shā zuò fàn
成语解释:
要把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成语出处:
* 第二个字是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