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然的成语 (244个)

81

而返

成语拼音:
fèi rán ér fǎn
成语解释:
: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而反。”
82

可观

成语拼音:
fěi rán kě guān
成语解释:
:有文采的样子。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著
成语出处: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绩也斐可观。”
83

作色

成语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
: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84

如此

成语拼音:
guǒ rán rú cǐ
成语解释: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如此。”
85

不顾

成语拼音:
hàn rán bù gù
成语解释:
: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无觉,悍不顾而已尔。”
86

冰释

成语拼音:
huàn rán bīng shì
成语解释:
: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成语出处:
晋 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冰释,怡理顺,后为得也。”
87

冰释

成语拼音:
huàn rán bīng shì
成语解释:
: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
成语出处:
《清史稿·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冰释,骀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88

大悟

成语拼音:
huō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
形容彻底晓悟。
成语出处: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89

顿悟

成语拼音:
huō rán dùn wù
成语解释:
同“豁大悟”。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90

而怒

成语拼音:
hè rán ér nù
成语解释: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成语出处:
91

而愈

成语拼音:
huò rán ér yù
成语解释:
:很快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
成语出处:
鲁迅《父亲的病》:“只一服,便霍而愈了。”
92

贯通

成语拼音:
huò rán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
: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成语出处: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贯通焉。”
93

肯来

成语拼音:
huì rán kěn lái
成语解释: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肯来。”
94

开悟

成语拼音:
huō rán kāi wù
成语解释:
同“豁大悟”。
成语出处: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95

泉达

成语拼音:
huǒ rán quán dá
成语解释: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达。”
96

若失

成语拼音:
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97

如新

成语拼音:
huàn rán rú xīn
成语解释:
见“焕一新”。
成语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98

省悟

成语拼音:
huō rán shěng wù
成语解释:
同“豁大悟”。
成语出处:
《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99

耸现

成语拼音:
hè rán sǒng xiàn
成语解释:
显示出一种给人印象深刻的或夸大的形像
成语出处:
100

著闻

成语拼音:
zhāo rán zhù wén
成语解释:
: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著闻。”
* 第二个字是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