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生的成语 (187个)

41

不熟

成语拼音:
bàn shēng bù shú
成语解释: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不熟的广府话。”
42

半熟

成语拼音: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语解释: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梗,土人谓之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43

不死

成语拼音:
bù shēng bù sǐ
成语解释:
指超脱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成语出处:
《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44

尝胆

成语拼音:
bàn shēng cháng dǎn
成语解释:
:半辈子;胆:苦胆。半辈子尝苦胆。指受了半辈子的劳苦
成语出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志气类·尝胆》:“自叹劳苦曰半尝胆。”
45

意外

成语拼音:
biàn shēng yì wài
成语解释:
变:变化。指意外发变故
成语出处: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意外。”
46

不灭

成语拼音:
cháng shēng bù miè
成语解释:
命长存。命长存,永不死亡
成语出处:
元·贾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长不灭。”
47

不死

成语拼音:
cháng shēng bū sǐ
成语解释:
命长存,永不死亡。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48

牛犊不怕虎

成语拼音: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成语解释:
牛犊:小牛;刚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牛犊不惧虎”、“初牛犊不畏虎”。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牛犊不惧虎。’”
49

父母

成语拼音:
chóng shēng fù mǔ
成语解释:
:再一次获得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成语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父母,再长爷娘。”
50

久视

成语拼音:
cháng shēng jiǔ shì
成语解释: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深根固柢,长久视之道。”
51

涂炭

成语拼音:
cāng shēng tú tàn
成语解释: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3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涂炭。”
52

之犊

成语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成语解释:
刚出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之犊而无求其故!”
53

之犊不惧虎

成语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成语解释: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54

之犊不畏虎

成语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成语解释: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55

弹铗

成语拼音:
féng shēng dàn jiá
成语解释:
见“冯驩弹铗”。
成语出处:
参见“冯驩弹铗”。
56

方死

成语拼音:
fāng shēng fāng sǐ
成语解释: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成或消亡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方死,方死方。”
57

若寄

成语拼音:
fú shēng ruò jì
成语解释:
:指人变化不定。人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成语出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58

成语拼音:
fǔ shēng yú
成语解释:
釜:锅,古代炊具。釜中已出鱼来。比喻活困难,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
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鱼当奈何!”
59

一梦

成语拼音:
fú shēng yī mèng
成语解释:
:世事无定,人短暂。指人就像短暂的梦幻
成语出处:
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60

自死

成语拼音:
zì shēng zì sǐ
成语解释:
自然地发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成语出处:
宋·吕皓《上孝宗皇帝书》:“宜宥而不获宥,宜诛而不及诛,是虽匹夫之幸不幸,犹蝼蚁之自自死于天地之间,固无损于造化之功也。”
* 第二个字是生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