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过的成语 (70个)

21

饰非

成语拼音:
bǔ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
:弥补失;饰非:文饰错。指掩饰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饰非,往往如是。”
22

拾遗

成语拼音:
bǔ guò shí yí
成语解释:
拾遗:纠正帝王的失。填补、纠正帝王的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失、缺点。
成语出处: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拾遗,臣之愿也。
23

齿肩随

成语拼音:
chǐ guò jiān suí
成语解释:
谓尊礼长者。
成语出处:
《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见与齿肩随,礼殊拜绝,怀抱相得,忘其年义。”
24

屈宋

成语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成语解释: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屈宋,空有名垂古。”
成语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屈宋。”
25

时机

成语拼音:
cuò guò shí jī
成语解释:
丧失机会
成语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错机会!”
26

初一,躲不十五

成语拼音: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
成语解释: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成语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初一,也躲不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27

竹解

成语拼音:
dāo guò zhú jiě
成语解释: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竹解。”
28

祸生

成语拼音:
fú guò huò shēng
成语解释:
:太甚。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形容人乐极生悲
成语出处:
《宋书·刘敬宣传》:“今此杖节,常惧福祸生,实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29

灾生

成语拼音:
fú guò zāi shēng
成语解释: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成语出处:
《晋书·庾亮传》:“小人禄薄,福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
30

不吝

成语拼音:
gǎi guò bù lìn
成语解释: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成语出处:
《尚书·仲虺之诰》:“改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不吝。’言能纳谏也。”
31

从善

成语拼音:
gǎi guò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迁善”。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32

迁善

成语拼音:
gǎi guò qiān shàn
成语解释: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成语出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则改。”
33

是非

成语拼音:
gōng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
功绩与错,正确和谬误
成语出处:
邓小平《对起草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是非。”
34

于求

成语拼音:
gōng guò yú qiú
成语解释: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成语出处: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于求,则价格下落。”
35

箴阙

成语拼音:
gōng guò zhēn què
成语解释:
指责错,针砭缺失。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汉》:“进则切辞正论,攻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36

知仁

成语拼音:
guān guò zhī rén
成语解释:
察看一个人所犯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也,各于其党,观,斯知仁矣。”
37

作新

成语拼音:
gǎi guò zuò xīn
成语解释: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错。同“改自新”。
成语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38

自新

成语拼音:
gǎi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自新,其道无由也。”
39

饰非

成语拼音:
hù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
掩护错误、文饰失。
成语出处:
《清史稿 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饰非,革职留任。”
40

夕改

成语拼音:
zhāo guò xī gǎi
成语解释:
形容改正错误快。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 第二个字是过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