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骨的成语 (81个)

21

嶙嶙

成语拼音:
ào gǔ lín lín
成语解释:
: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嶙嶙,搔头自爱。”
22

露野

成语拼音:
bái gǔ lù yě
成语解释: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3

支离

成语拼音:
bìng gǔ zhī lí
成语解释: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支离纱帽宽。”
24

再肉

成语拼音:
bái gǔ zài ròu
成语解释:
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成语出处: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再肉,枯树重花。
25

爨骸

成语拼音:
chuī gǔ cuàn hái
成语解释: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骸来做饭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26

沥髓

成语拼音:
chuī gǔ lì suǐ
成语解释:
同“敲吸髓”。喻残酷搜括民财。
成语出处:
唐·陆贽《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27

沥髓

成语拼音:
chuí gǔ lì suǐ
成语解释:
槌:同“捶”,敲打;沥:滴;髓:髓。敲碎头来吸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沥髓,民不聊生。”
28

听声

成语拼音:
chuāi gǔ tīng shēng
成语解释: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成语出处: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听声。”
29

悬梁

成语拼音:
cì gǔ xuán liáng
成语解释: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30

扬灰

成语拼音:
cuò gǔ yáng huī
成语解释:
死后将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31

仙风

成语拼音:
dào gǔ xiān fēng
成语解释: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成语出处: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32

捐躯

成语拼音:
fěn gǔ juān qū
成语解释:
指粉身碎,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
唐 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33

龙姿

成语拼音:
fèng gǔ lóng zī
成语解释: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成语出处:
《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龙姿,脑色宝曜。”
34

糜躯

成语拼音:
fěn gǔ mí qū
成语解释:
犹粉身碎
成语出处:
唐 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臣纵粉糜躯,不报万分之一。”唐 颜真卿《谢户部侍郎表》:“粉糜躯,罔知攸答。”
35

糜身

成语拼音:
fěn gǔ mí shēn
成语解释:
犹言粉碎身。
成语出处:
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糜身,以图报称。”
36

峭峻

成语拼音:
fēng gǔ qiào jùn
成语解释: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成语出处:
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峭峻遗尘埃。”
37

碎身

成语拼音:
fěn gǔ suì shēn
成语解释:
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碎身,誓不相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碎身,无可报答。’”
38

扬灰

成语拼音:
fén gǔ yáng huī
成语解释:
烧掉尸,扬弃灰。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扬灰。”
39

之疽

成语拼音:
fù gǔ zhī jū
成语解释:
附:靠近;疽:毒疮。紧贴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
成语出处:
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之疽。”
40

仇恨

成语拼音:
kè gǔ chóu hèn
成语解释: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仇恨?”
* 第二个字是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