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 (523个)

41

百不

成语拼音:
bǎi bù yī cún
成语解释:
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个。表示丧失殆尽。
成语出处: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存。”
42

百不

成语拼音:
bǎi bù yī dài
成语解释:
犹言无宽免。
成语出处:
《新唐书 酷吏传 来俊臣》:“后信之,诏于丽景门别置狱,敕俊臣等颛按事,百不贷。”
43

别创

成语拼音:
bié chuàng yí gé
成语解释:
指开创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成语出处: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格。”
44

褒采

成语拼音:
bāo cǎi yī jiè
成语解释:
褒:赞扬;采:采用;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成语出处:
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介,抽扬小善。”
45

抱成

成语拼音:
bào chéng yī tuán
成语解释:
保持致,行动起来像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成语出处: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46

彼此

成语拼音:
bǐ cǐ yī yà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47

不肯

成语拼音:
bù kěn yī shì
成语解释:
世:同处于个世界。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切、骄横自大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世人。”
48

伯乐

成语拼音:
bō lè yī gù
成语解释: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成语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顾之,请献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旦而马价十倍。
49

表里

成语拼音:
biǎo lǐ yī zhì
成语解释:
里外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50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shī
成语解释: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失”、“万无失”。
成语出处: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年后刺猿穴百无失。”
51

并为

成语拼音:
bìng wéi yī tán
成语解释: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谈。”
52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yòng
成语解释:
百样之中无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成语出处:
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53

不以眚掩大德

成语拼音: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成语解释: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眚掩大德。”
54

不因事,不长

成语拼音: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语解释:
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成语出处:
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事,不长智。”
55

不易

成语拼音:
bù yì yī zì
成语解释:
不更动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成语出处: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字。”
56

不值

成语拼音:
bù zhí yī bó
成语解释:
不值得批驳。
成语出处:
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至于你哼哼唧唧地说那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话儿,是不值驳的。”
57

不赞

成语拼音:
bù zàn yī cí
成语解释:
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辞。”
58

不赞

成语拼音:
bù zàn yī cí
成语解释:
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句话。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辞。”
59

振臂

成语拼音:
zhèn bì yī hū
成语解释:
挥动手臂;大声号召。振:挥动。
成语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呼,创病皆起。”
60

重足

成语拼音:
zhòng zú yī jì
成语解释:
见“重足迹”。
成语出处: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 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