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两的成语 (95个)

61

参天

成语拼音:
cān tiān liǎng dì
成语解释: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成语出处:
《周易·说卦》:“参天地而倚数。”
62

调停

成语拼音:
diào tíng liǎng yòng
成语解释: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成语出处: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63

清风

成语拼音: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成语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64

取舍

成语拼音:
qǔ shě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成语出处:
65

去住

成语拼音:
qù zhù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成语出处: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情兮谁具陈。”
66

人财

成语拼音:
rén cái liǎng kōng
成语解释:
空:失去;没有。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空’。”
67

人财

成语拼音:
rén cái liǎng shī
成语解释: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空”。
成语出处: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失?”
68

人地

成语拼音:
rén dì liǎng shēng
成语解释:
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成语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20章:“你到你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人地生,谈何容易,这不就是困难吗?”
69

人琴

成语拼音:
rén qín liǎng wáng
成语解释:
见“人琴俱亡”。
成语出处: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亡,命也命也。”
70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成语解释:
见“势不立”。
成语出处: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71

三步

成语拼音:
sān bù liǎng jiǎo
成语解释:
快速行走貌。
成语出处: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72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立。”
73

誓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74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quán
成语解释: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全。”
75

三般

成语拼音:
sān bān liǎng yàng
成语解释: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样。”
76

三锤

成语拼音:
sān chuí liǎng bàng
成语解释: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77

三差

成语拼音:
sān chā liǎng cuò
成语解释:
比喻偶然的差错。
成语出处: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78

三番

成语拼音:
sān fān liǎng cì
成语解释:
屡次,多次。
成语出处:
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次丁宁。”
79

三好

成语拼音:
sān hǎo liǎng dǎi
成语解释: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80

三脚

成语拼音:
sān jiǎo liǎng bù
成语解释: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第三个字是两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