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六的成语 (52个)

41

版版十四

成语拼音: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成语解释: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
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古执不活动,呵为‘版版十四’。此钱居中语也。”
42

三媒

成语拼音:
sān méi liù zhèng
成语解释: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43

三亲

成语拼音:
sān qīn liù gù
成语解释:
亲戚故旧的总称。
成语出处:
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44

四清

成语拼音:
sì qīng liù huó
成语解释:
形容机灵干练。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这几个都是惯做公的,四清活的人,却怎的也不晓事。”
45

三亲

成语拼音:
sān qīn liù juàn
成语解释: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亲眷尽埋冤。”
46

三首

成语拼音:
sān shǒu liù bì
成语解释:
同“三头臂”。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臂,青面獠牙。”
47

三十策,走是上计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48

三十策,走为上策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语解释: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49

三十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háng
成语解释: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成语出处:
清·李渔《玉搔头》:“三十行,行行相妒。”
50

三十计,走为上计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51

三十着,走为上着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语解释: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52

三推

成语拼音:
sān tuī liù wèn
成语解释: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成语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 第三个字是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