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半的成语 (66个)

21

成语拼音:
bàn gōng bàn dú
成语解释:
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成语出处:
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22

成语拼音:
bàn gān bàn gà
成语解释:
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成语出处:
参见“间不界”。
23

成语拼音:
bàn jī bàn bǎo
成语解释:
谓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饱,未能趁心像意。”
24

成语拼音:
bàn míng bàn àn
成语解释:
光线不充足
成语出处: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25

成语拼音:
bàn mèng bàn xǐng
成语解释:
谓睡眠尚未清醒。
成语出处:
《卖命·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26

成语拼音: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27

成语拼音:
bàn sǐ bàn huó
成语解释:
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活的人,都收监了。”
28

成语拼音:
bàn sī bàn lǜ
成语解释:
缕:线。根丝,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缕,恒念物力维艰。”
29

成语拼音: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语解释: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30

成语拼音:
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语解释: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成语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生。”
31

成语拼音:
bàn shàng bàn xià
成语解释:
指两可之间。
成语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下处,最是难。”
32

成语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33

成语拼音:
bàn tūn bàn tǔ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34

成语拼音:
bàn wén bàn bái
成语解释:
亦作“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
成语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白的味道很大。”
35

成语拼音:
bàn xīn bàn jiù
成语解释:
指不新不旧。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36

成语拼音:
bàn xìn bàn yí
成语解释: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37

成语拼音:
bàn xīn bàn yì
成语解释:
: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成语出处: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38

成语拼音:
bàn yí bàn xìn
成语解释: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成语出处: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疑兼信,筑城犹嵯峨。”
39

寸丝

成语拼音:
cùn sī bàn sù
成语解释: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40

一肢

成语拼音:
yī zhī bàn jié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成语出处: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节,皆足以成世。”
* 第三个字是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