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反的成语 (55个)

41

爱毛

成语拼音:
ài máo fǎn qiú
成语解释: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42

归全

成语拼音:
guī quán fǎn zhēn
成语解释: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43

革邪

成语拼音:
gé xié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正。”
44

归正

成语拼音:
guī zhèng fǎn běn
成语解释:
归:回返;:返回。返归于根本之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义。”
45

归真

成语拼音:
guī zhēn fǎn pú
成语解释: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璞,则终身不辱。”
46

归真

成语拼音:
guī zhēn fǎn pǔ
成语解释:
见“归真璞”。
成语出处: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对刘半农先生‘归真朴’的主张。”
47

祸不

成语拼音:
huò bù fǎn zhǒng
成语解释:
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成语出处:
《新唐书·许世绪传》:“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中,苟无奇计,祸不踵。”
48

还淳

成语拼音:
hái chún fǎn gǔ
成语解释: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成语出处:
《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49

还淳

成语拼音:
hái chún fǎn pǔ
成语解释:
同“还淳朴”。
成语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朴,激薄停浇矣。’”
50

还淳

成语拼音:
hái chún fǎn sù
成语解释:
同“还淳朴”。
成语出处:
《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51

挥戈

成语拼音:
huī gē fǎn rì
成语解释: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成语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三舍。”
52

回光

成语拼音:
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
指日落时由于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成语出处: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53

还朴

成语拼音:
hái pǔ fǎn gǔ
成语解释:
见“还淳古”。
成语出处:
《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古,今也其时。”
54

还原

成语拼音:
hái yuán fǎn běn
成语解释: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本见真形。”
55

计不

成语拼音:
jì bù fǎn gù
成语解释:
见“计无返顾”。
成语出处:
明·范景文《恤用建储被废诸臣缘由疏》:“当其慷慨发言,计不顾,岂知有今日哉!”
* 第三个字是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