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换的成语 (38个)

21

传杯

成语拼音:
chuán bēi huàn zhǎn
成语解释: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说着,家人摆上酒来,三个人传杯盏,吃到半酣。”又第二九回:“传杯盏,吃到午后。”
22

抽梁

成语拼音:
ch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解释:
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不会说笑话,只好行个抽梁柱小令。”
23

抽胎

成语拼音:
chōu tāi huàn gǔ
成语解释:
见“脱胎骨”。
成语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骨,火内生莲。”
24

貂裘

成语拼音:
diāo qiú huàn jiǔ
成语解释: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成语出处:
宋 张辑《贺新郎 乙未冬别冯可久》:“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酒长安市。”
25

夺胎

成语拼音:
duó tāi huàn gǔ
成语解释:
夺别人之胎以转生;己之凡骨为仙骨。本道家语。后比喻学习前人文学艺术的立意和技巧以创新。也比喻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 骨夺胎法》引黄庭坚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26

伐毛

成语拼音:
fá máo huàn suǐ
成语解释:
削去旧的毛发,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成语出处: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27

改朝

成语拼音:
gǎi cháo huàn dài
成语解释:
指旧的王朝被推翻;建立新的政权。引申指时代变化很大;与旧时代的情况大不相同。有时也指外敌入侵。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代的工具。”
28

改朝

成语拼音:
gǎi cháo huàn xìng
成语解释:
见“改朝代”。
成语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中国历代改朝姓的时侯,兵权大的就争王争侯。”
29

改梁

成语拼音:
gǎi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解释: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成语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30

改名

成语拼音:
gǎi míng huàn xìng
成语解释:
了原来的姓名。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孙敬甫》:“不必如此隐讳遮藏,改名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
31

改头

成语拼音:
gǎ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解释: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成语出处: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面孔,不离旧时人。”
32

盖头

成语拼音:
gà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解释:
犹改头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成语出处:
明 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面做好人者。”
33

改头

成语拼音:
gǎi tóu huàn wěi
成语解释: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成语出处:
唐·彦惾《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下卷:“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尾。”
34

更新

成语拼音:
gēng xīn huàn dài
成语解释:
以新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四章:“可巧那年竹子开花结米,自然更新代,一山一山的都枯死了。”
35

割须

成语拼音:
gē xū huàn páo
成语解释: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36

金不

成语拼音:
jīn bù huàn
成语解释: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形容极为可贵
成语出处:
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
37

金钗

成语拼音:
jīn chāi huàn jiǔ
成语解释: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成语出处:
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38

金丹

成语拼音:
jīn dān huàn gǔ
成语解释: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成语出处:
宋·陆游《夜吟》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骨时。”钱仲联校注:“金丹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
* 第三个字是换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