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狼的成语 (45个)

21

杯盘

成语拼音:
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
见“杯盘藉”。
22

鸱视

成语拼音:
chī shì láng gù
成语解释:
①如鸱鸟举首而视,如反顾。②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成语出处:
《文选·马融》:“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顾拊噪踊跃。”
23

狗肺

成语拼音:
gǒu fèi láng xīn
成语解释:
同“心狗肺”。
成语出处:
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心!”
24

鬼哭

成语拼音:
guǐ kū láng háo
成语解释:
号:大声哭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号,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
25

鬼哭

成语拼音:
guǐ kū láng háo
成语解释:
①同“鬼哭神号”。②同“鬼哭神号”。
成语出处: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钻到汽车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嗥,乱成一片。”
26

狗行

成语拼音:
gǒu xíng láng xīn
成语解释: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成语出处:
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27

鬼吒

成语拼音:
guǐ zhà láng háo
成语解释: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成语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看,可你大清早,鬼吒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28

鬼抓

成语拼音:
guǐ zhuā láng háo
成语解释:
同“鬼哭神号”。
成语出处: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29

虎豹

成语拼音:
hǔ bào láng chóng
成语解释: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30

虎窟

成语拼音:
hǔ kū láng wō
成语解释:
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窝。”
31

虎啸

成语拼音:
hǔ xiào láng háo
成语解释: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成语出处: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号。”
32

虎咽

成语拼音:
hǔ yàn láng cān
成语解释: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33

虎咽

成语拼音:
hǔ yàn láng tūn
成语解释: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34

进退

成语拼音:
jìn tuì láng bèi
成语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35

进退

成语拼音:
jìn tuì láng bá
成语解释: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跋。”
36

粒米

成语拼音:
lì mǐ láng lì
成语解释: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乐岁,粒米戾。”
37

前怕,后怕虎

成语拼音:
qián pà láng,hòu pà hǔ
成语解释: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成语出处:
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掏肚。俺如今前怕后怕虎。”
38

鼠窜

成语拼音:
shǔ cuàn láng bēn
成语解释:
形容狈逃跑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奔,都奔东平府来。”
39

鼠撺

成语拼音:
shǔ cuān láng bēn
成语解释:
形容狈逃跑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40

赃污

成语拼音: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藉。”
* 第三个字是狼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