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写春天的四字词语:1. 花开满园;2. 绿树成荫;3. 蝴蝶飞舞;4. 风和日丽;5. 春意盎然;6. 温暖如春;7. 梅花香溢;8. 鸟语花香;9. 草长莺飞;10. 桃红柳绿;11. 春色无边;12. 萌动生机;13. 春华秋实;14. 翠竹含烟;15. 万物复苏;16. 一派生机;17. 春光明媚;18. 飘香草木;19. 芳草萋萋;20. 繁花似锦

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春晓 春晓 (唐代孟浩然诗作)《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春晓 (汉语词汇)春晓,汉语词汇。 拼音:chūn xiǎo 释义: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时。
春曉 春晓 (唐代孟浩然诗作)《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春晓 (汉语词汇)春晓,汉语词汇。 拼音:chūn xiǎo 释义: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时。
春雪 春雪 (唐代韩愈创作七言绝句)《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春尽 春尽 (唐代韩偓诗作)《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异地依人的苦闷心情。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春盡 春尽 (唐代韩偓诗作)《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异地依人的苦闷心情。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春条 春条 词语意思 春天花木的枝条 旧俗春节书写吉祥词句贴于门楹上的条形对联
春條 春条 词语意思 春天花木的枝条 旧俗春节书写吉祥词句贴于门楹上的条形对联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解释】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示例】北国依然春寒料峭,南国却已~了。【近义词】春色满园【反义词】春寒料峭、春意阑珊【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写春天
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宋祁的雅称。描写春天的词更是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尤为流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书、杏花构图。尚书本为古代典籍《书经》的别称,又是古代一种官职。
紅杏尚書 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宋祁的雅称。描写春天的词更是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尤为流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书、杏花构图。尚书本为古代典籍《书经》的别称,又是古代一种官职。
春树暮云 春树暮云【解释】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樹暮雲 【解释】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晚春 晚春 (唐代韩愈诗作)《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晚春 (汉语词语)晚春,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接近夏天。
春阴 春阴 (朱弁诗作)《春阴》是南宋文学家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描写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后两联抒发对南方故国的刻骨思念。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及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春阴 (汉语词汇)春阴,汉语词汇。 拼音:chūn yīn 释义:1、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2.指春季阴天。 3.春日的时光。 4.春日花木的荫翳。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
春陰 春阴 (朱弁诗作)《春阴》是南宋文学家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描写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后两联抒发对南方故国的刻骨思念。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及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春阴 (汉语词汇)春阴,汉语词汇。 拼音:chūn yīn 释义:1、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2.指春季阴天。 3.春日的时光。 4.春日花木的荫翳。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解释】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示例】~,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近义词】枯树生花、绝处逢生【反义词】暗无天日、生不逢时【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骀荡 骀荡 该词被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选为第十期焐热词汇。 骀荡dàidàng:舒缓荡漾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齐谢眺《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
駘蕩 骀荡 该词被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选为第十期焐热词汇。 骀荡dàidàng:舒缓荡漾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齐谢眺《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
駘盪 骀荡 该词被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选为第十期焐热词汇。 骀荡dàidàng:舒缓荡漾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齐谢眺《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
春潮 春潮 (屠格涅夫著中篇小说)《春潮》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写于1871年。小说以作者的一段真实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俄国的“多余人”的看法。 《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篇幅与作者的长篇小说相差无几,但屠格涅夫却称其为中篇小说。 春潮 (汉语词语)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春潮就是春天的潮汐。
春兴 春兴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语言平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春興 春兴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语言平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胜况 胜况 胜况 拼音: 解释: 1. 盛大而热烈的状况。如: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樱花赞》。
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解释】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
宜春 宜春 (江西省地级市)宜春,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4′—116°27′,北纬27°33′—29°06′之间。东境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北与九江市相邻,西北与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交界。 2016年末,宜春总面积18680.42平方千米;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553.25万;2016年,宜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4亿元。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有京九铁路、沪昆高铁、浙赣铁路交汇;赣粤、沪昆、大广等高速公路和320、105国道纵横交错,此外,还拥有宜春明月山机场。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自古被誉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候陈婴奉命来此筑城立治,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唐初四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感叹。晋代田园诗鼻祖陶渊明、明代《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现代物理学家吴有训、两届奥运会冠军杨文军都是宜春的代表。 宜春举办过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2009央视中秋晚会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节,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先后获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宜春 (汉语词汇)宜春是汉语词汇,是指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
伤春 伤春 (陈与义诗词作品)《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 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伤春 (汉语词语)题目是“伤春”,并不是写一般断肠的春色,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傷春 伤春 (陈与义诗词作品)《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 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伤春 (汉语词语)题目是“伤春”,并不是写一般断肠的春色,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获麟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獲麟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春日 春日 (宋代朱熹诗作)《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小至 小至 《小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全诗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悲秋 悲秋 (悲秋诗词)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悲秋 (汉语词汇)悲秋,汉语词汇。 拼音:bēi qiū 释义: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数九 数九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數九 数九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荼蘼 荼蘼 (植物)荼蘼(学名: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Sims) Focke):(读音:tú mí),又名酴醾、佛见笑、重瓣空心泡,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圆柱形,具柔毛或近无毛,常有浅黄色腺点,疏生较直立皮刺。小叶5-7枚,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重瓣,芳香,花常1-2朵,顶生或腋生;直径3-5厘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点;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长尾尖,花后常反折;花瓣长卵形,白色,基部具爪,长于萼片。果实卵球形,红色,有光泽,无毛;核有深窝孔。花期6-7月。 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生长于海拔250米至22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杂木林中、溪边、山坡路边、阴地、林缘。耐旱,怕涝。 产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各省区。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红楼梦》中有语: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过后,春天便不再了。(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春帖 春帖 春帖又称春帖子﹑春端帖﹑春端帖子。中国民俗文化,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宋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诗体近于宫词,多为五、七言绝句,文字工丽,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耕夫 耕夫 (书法家)季大卯,字耕夫,男,1975年生,大专文化,自幼嗜爱书法,8岁时受家风启蒙,在祖父的启发教诲下,渐习书法,10岁时为村民每年书写春联,毕业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在99届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学习。北京艺术交流中心一级书法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委员会委员,北京燕京书画院书法创作研究员,北京严氏艺术馆副馆长,北京艺雅书院院长,河北省书协会员,任丘市书协理事。 耕夫 (汉语词汇)耕夫,汉语词汇。 拼音:gēng fū 释义:农夫
迟疑不决 迟疑不决【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示例】我做了她的俘虏,她反而有点~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近义词】犹豫不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押花 押花 押花是运用大自然中的花卉,经过整理、加工、脱水,保持花的原有色彩和形态,并经过创作者的精巧构思和艺术设计,粘贴制作而成的一种艺术品。这件艺术品的造型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也可以是一种植物或原花的再现。以达到留住春天、凝固美丽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遲疑不決 【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示例】我做了她的俘虏,她反而有点~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近义词】犹豫不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富春山 富春山 (浙江富春江沿岸群山)一说: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今富春江镇)。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濑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濑 ,有东西二钓台,各高数百丈。” 另一说法:富春山泛指富春江沿岸的群山,并非特指某座山。富春江北岸的山是天目山的余脉,而江南的山是龙门山脉,两岸群山夹岸对峙,蔚为壮观。黄公望在传世之作《秋山招隐图》中写道,“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村居 村居 (清代高鼎七言绝句)《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新春 新春 新春:汉语词语 新春:唐代刘方平诗作 新春:南宋陆游诗作 新春:北宋张耒诗作 新春:南宋詹初诗作 新春:南宋林景熙诗作 新春:南宋朱淑真诗作 新春:南宋叶茵诗作 新春:北宋张嵲诗作 新春:明代朱铨铄诗作 新春:明代王跂诗作 新春:明代刘基诗作 新春:宋末元初真山民诗作 新春 (汉语词语)新春,指初春,早春。尤指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语出北周王褒《别陆子云》诗:“细柳发新春,沧波不可望。” 诗词《新春》,是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陆游在山阴家居时写的。这时,作者虽然已经七十岁,到了所谓“古稀之年”。他一生恢复中原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心中充满着愤慨和痛苦。但是,忧国忧民,壮志依旧。《新春》就是反映了陆游的这种思想状况。
天涯 天涯 (唐代李商隐诗作)《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作者沦落天涯,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次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转句用意深婉曲折,在婉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全诗短短二十个字,运用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用极艳之语抒发了极悲之意,明白如话而又宛转多姿,极有盛唐绝句风味,较典型地反映出李商隐的艺术创作特色。 天涯 (汉语词语)天涯(tiān yá),汉语词汇。意为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多有提及。
春桃 春桃 (许地山所著小说)《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同名作品集,主要描写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踏翠 踏翠 tà cuì 踏翠 亦作“蹋翠”。犹踏花。 唐 白居易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诗:“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蹋翠弄潺湲。”《西游记》第六五回:“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参见“ 踏花 ”。春天写郊游春游时的场景。
繁花 繁花 (金宇澄创作长篇小说)《繁花》是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2012年发表在《收获》杂志。 《繁花》故事以10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金宇澄还将笔调触及太平天国时期,甚至远古的传说时代,展现的并非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但又与上海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裁上,《繁花》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势,呈现出一种新的韵致。 《繁花》获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等。 繁花 (词语释义)各种各样,美丽繁杂的鲜花。多指春天的花多而丽。
白桦 白桦 (落叶类乔木植物)白桦(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落叶乔木,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象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还可以在剥下薄薄的树皮上面写字。白桦的叶为单叶互生,叶边缘有锯齿,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软下垂,春天树上的叶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就开花了。白桦树的果实扁平且很小,叫翅果,很容易被风刮起来传到远处。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在中国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桦林。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白樺 白桦 (落叶类乔木植物)白桦(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落叶乔木,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象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还可以在剥下薄薄的树皮上面写字。白桦的叶为单叶互生,叶边缘有锯齿,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软下垂,春天树上的叶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就开花了。白桦树的果实扁平且很小,叫翅果,很容易被风刮起来传到远处。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在中国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桦林。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闹天宫 闹天宫 《闹天宫》,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名,其故事情节选取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五、第六回;《西游记》中有诗曰: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原名《安天会》,又名《大闹天宫》,1977年9月,中国京剧院一团复排此剧,现行演出剧本为翁偶虹为谷春章重新修改。另有同名中国电影及中国画组画(刘继卣绘制)。
鬧天宮 闹天宫 《闹天宫》,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名,其故事情节选取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五、第六回;《西游记》中有诗曰: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原名《安天会》,又名《大闹天宫》,1977年9月,中国京剧院一团复排此剧,现行演出剧本为翁偶虹为谷春章重新修改。另有同名中国电影及中国画组画(刘继卣绘制)。
天书 天书 (汉语词语)《简易道德经》:“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河洛二字在一起,说明是河图、洛书的意思。有人奉送河图和洛书的时候,问是什么东西,太昊伏羲说:“天书”。从此,人祖伏羲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龙魂字符,以这些龙魂字符所著述的《九极八阵》和《简易道德经》及《无极玄易功》统称为《天书》。
天書 天书 (汉语词语)《简易道德经》:“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河洛二字在一起,说明是河图、洛书的意思。有人奉送河图和洛书的时候,问是什么东西,太昊伏羲说:“天书”。从此,人祖伏羲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龙魂字符,以这些龙魂字符所著述的《九极八阵》和《简易道德经》及《无极玄易功》统称为《天书》。
形容词 形容词 形容词(Adjective),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
惊雷 惊雷 (台湾歌手) 纪录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五位作曲家,谭盾,瞿小松,陈其钢,莫五平,郭文景。 惊雷 (词语解释)惊雷 [jīng léi] 使人震惊的雷声 2.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1.亦作“ 惊靁 ”。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轶骇电兮,缀鬼谷於北辰。”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宋 范成大 《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冥雨从东来,惊雷自西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九疑山洞仙翁》:“每语倦,援瑟鼓之,如惊雷怒涛之声。” 2.比喻使人震惊的大事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心事浩茫连广宇,於无声处听惊雷。”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但是这道电光后的一声惊雷,却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形容詞 形容词 形容词(Adjective),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
驚雷 惊雷 (台湾歌手) 纪录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五位作曲家,谭盾,瞿小松,陈其钢,莫五平,郭文景。 惊雷 (词语解释)惊雷 [jīng léi] 使人震惊的雷声 2.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1.亦作“ 惊靁 ”。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宋 范成大 《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冥雨从东来,惊雷自西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九疑山洞仙翁》:“每语倦,援瑟鼓之,如惊雷怒涛之声。” 2.比喻使人震惊的大事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但是这道电光后的一声惊雷,却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佹诗 佹诗 【注音】:guǐ shī 【释义】:1.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杨倞注:"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况的佹诗。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佹诗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① 天地易位,②四时易乡。③ 列星殒坠,④旦暮晦盲。⑤ 幽闇登昭,⑥日月下藏。⑦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⑧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⑨ 无私罪人,⑩憼革贰兵。⑾ 道德纯备,谗口将~。⑿ 仁人绌约,⒀敖暴擅强。⒁ 天下幽险,⒂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⒃鸱枭为凤凰。⒄ 比干见刳,⒅孔子拘匡。⒆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⒇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21) 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22)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23)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24) 与愚以疑,(25)愿闻反辞。(26)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27)何其塞矣。 (28)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29)忠臣危殆,(30)谗人服矣。 (31)琁玉瑶珠,(32)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33)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34)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35)是之喜也。(36)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37) ①佹(guǐ诡)诗:奇异激愤的诗。 ②易位:改变了位置。 ③易乡(xiàng):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④殒坠:坠落。殒,同"陨"。 ⑤晦盲:昏暗不明。 ⑥幽闇:指奸邪小人。登昭:登上显要的位置。 ⑦日月:指光明的君子。下藏:下隐潜藏。 ⑧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⑨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⑩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 ⑾憼(jǐng警):同"儆",准备。革:甲,指兵器。戒兵,备兵。 ⑿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⒀绌(chù触)约:黜退,穷困。 ⒁敖:通"傲"。擅强:专横。 ⒂幽险:昏暗、凶险。 ⒃螭(chī)龙:传说中的蛟龙。蝘(yǎn掩)蜒:壁虎。 ⒄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⒅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刳(kū枯):破开挖空。 ⒆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⒇拂:违背。 (21)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22)皓:光明。复:返。 (23)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24)几:近。将:行,到来。 (25)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 (26)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27)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 (28)塞:蔽塞。 (29)衍:多。 (30)危殆:危险。 (31)服:用。 (32)琁:同"璇",美玉。 (33)杂:同"杂"。 (34)闾娵(lǘjū驴居):战国时魏国美女。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35)嫫(mó磨)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 (36)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37)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天下不能太平,请让我呈献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从早到晚一片黑暗。 小人上据高位,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徇私情惩治坏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边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危险,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被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那道小歌这样唱道: 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把眼盲当作目光敏锐,把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把危险当作安全,把吉祥当作灾祸。 唉呀老天爷,我怎么能同这些人志同道合!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覆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佹詩 佹诗 【注音】:guǐ shī 【释义】:1.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杨倞注:"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况的佹诗。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佹诗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① 天地易位,②四时易乡。③ 列星殒坠,④旦暮晦盲。⑤ 幽暗登昭,⑥日月下藏。⑦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⑧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⑨ 无私罪人,⑩憼革贰兵。⑾ 道德纯备,谗口将~。⑿ 仁人绌约,⒀敖暴擅强。⒁ 天下幽险,⒂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⒃鸱枭为凤凰。⒄ 比干见刳,⒅孔子拘匡。⒆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⒇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21) 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22)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23)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24) 与愚以疑,(25)愿闻反辞。(26)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27)何其塞矣。 (28)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29)忠臣危殆,(30)谗人服矣。 (31)琁玉瑶珠,(32)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33)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34)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35)是之喜也。(36)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37) ①佹(guǐ诡)诗:奇异激愤的诗。 ②易位:改变了位置。 ③易乡(xiàng):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④殒坠:坠落。殒,同"陨"。 ⑤晦盲:昏暗不明。 ⑥幽暗:指奸邪小人。登昭:登上显要的位置。 ⑦日月:指光明的君子。下藏:下隐潜藏。 ⑧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⑨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⑩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 ⑾憼(jǐng警):同"儆",准备。革:甲,指兵器。戒兵,备兵。 ⑿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⒀绌(chù触)约:黜退,穷困。 ⒁敖:通"傲"。擅强:专横。 ⒂幽险:昏暗、凶险。 ⒃螭(chī)龙:传说中的蛟龙。蝘(yǎn掩)蜒:壁虎。 ⒄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⒅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刳(kū枯):破开挖空。 ⒆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⒇拂:违背。 (21)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22)皓:光明。复:返。 (23)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24)几:近。将:行,到来。 (25)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 (26)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27)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 (28)塞:蔽塞。 (29)衍:多。 (30)危殆:危险。 (31)服:用。 (32)琁:同"璇",美玉。 (33)杂:同"杂"。 (34)闾娵(lǘjū驴居):战国时魏国美女。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35)嫫(mó磨)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 (36)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37)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天下不能太平,请让我呈献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从早到晚一片黑暗。 小人上据高位,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徇私情惩治坏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边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危险,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被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那道小歌这样唱道: 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把眼盲当作目光敏锐,把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把危险当作安全,把吉祥当作灾祸。 唉呀老天爷,我怎么能同这些人志同道合!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复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閨怨 闺怨 (唐代王昌龄七言绝句)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其它词语热搜

* 写春天的四字词语:1. 花开满园;2. 绿树成荫;3. 蝴蝶飞舞;4. 风和日丽;5. 春意盎然;6. 温暖如春;7. 梅花香溢;8. 鸟语花香;9. 草长莺飞;10. 桃红柳绿;11. 春色无边;12. 萌动生机;13. 春华秋实;14. 翠竹含烟;15. 万物复苏;16. 一派生机;17. 春光明媚;18. 飘香草木;19. 芳草萋萋;20. 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