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昆明的词语

形容昆明的词语:1. 风景如画;2. 花园城市;3. 春城;4. 清新宜人;5. 坐拥高原;6. 天蓝地绿;7. 暖阳明媚;8. 美丽多彩;9. 文化古城;10. 热情好客;11. 美食之都;12. 气候宜人;13. 漫山遍野;14. 水乡之城;15. 云海之城;16. 神奇多姿;17. 雾气缭绕;18. 自然风光;19. 历史文化;20. 民俗风情

形容昆明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昆明 昆明 昆明,云南省辖下地级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23名。
昆明灰 昆明灰 昆明灰,典故名,典出《搜神记》卷十三。昆明灰是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亦作“ 昆明劫灰 ”。
昆明池 昆明池 昆明池是湖沼名,位于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现约10余平方公里,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对,东牵牛,西织女。 昆明池工程本身所蕴涵的智慧至今让人叹服,其水利工程设计非常合理:沿着竬水由南而北的流向自然来引水、排水,蓄水则在低洼地处,选址科学。 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是西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1096km。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4年复工建设,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沿线三分之二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地质状况复杂,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沿线物产丰富,资源丰富,位于川西平原的成都至峨眉段,素有"川西粮仓"之称,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和云南省的元谋至昆明一带,也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沿线地区富藏煤、铁、铜、钒(储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钛(世界第一)、铅、锌、磷、岩盐、森林木材。成昆铁路的建设,极大便利了西南地区资源运往全国各地的需要。 目前成昆铁路,除了广通北站到昆明站区已完成复线电气化外,其他区段正在进行复线改造,整体改造工程将于2020年完工。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建成后,成都至攀枝花5小时可达,至昆明8小时可达。复线线路全长900公里,其中四川境内632公里。新铁路线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兼顾货运,老成昆线将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
滇池 滇池 (云南省昆明市湖泊)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 原来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名片图:滇池西北岸景观
昆池劫灰 昆池劫灰 西汉时,汉武帝派人挖昆明池。挖出黑土。大家疑惑不解,请教东方朔,东方朔也不明就里,说西域胡人知道。到后汉明帝时,一西域僧人竺法兰来洛阳。有人向他问起此事,他解释说:“经书上说,当世界历劫毁灭时,有大火焚烧。这些灰就是劫火烧后的余烬。”昆池:昆明池,在今西安附近。劫:佛教用语,佛教认为天地自形成到毁灭为一劫。后以此喻指巨大灾难后的遗物,或指因兵火战乱,世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沈灰 沈灰 埋藏于昆明池底黑灰 shěn huī 沈灰 (1).指沉埋于 昆明池 底的黑灰。附会为佛教所谓“劫灰”。语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参见“ 劫灰 ”。 (2).犹死灰。已熄灭的灰烬。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燃。”
昆池 昆池 即昆明池,或称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古称滇南泽,昆明湖,因其水势倒流,故称为滇(颠)。滇池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高原之湖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定昆池 定昆池 池名。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南。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极为奢华,以与昆明池相比匹。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滇緬公路 滇缅公路 (公路)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 滇缅公路动用民工15万人,工程师200人,仅次于当时苏联援助公路中苏公路规模,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马碧鸡 金马碧鸡 传说中的神明。《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今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相对,山上都有神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在如今的春城昆明和云南大姚,都分别有“金马碧鸡坊”,成了当地的象征。
金馬碧雞 金马碧鸡 传说中的神明。《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今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相对,山上都有神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在如今的春城昆明和云南大姚,都分别有“金马碧鸡坊”,成了当地的象征。
万寿山 万寿山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萬壽山 万寿山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安宁温泉 安宁温泉 (温泉)安宁温泉又名碧玉泉,坐落在安宁市境玉泉山麓,螳螂川(河)畔,与曹溪名刹隔江相望。温泉南面,数十公尺长的环云崖矗立路旁河边,树藤交错,洞室螺螺,历代韵土的摩岩石刻荟萃成海。安宁温泉最大的特色是泉水出水口有9处,每昼夜涌流1000余吨。水温在42℃-45℃之间,且无硫磺味,含重碳酸钙、镁、钾、氡等微量元素,宜浴宜饮,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肠胃疾病均有疗效,被明代文人杨慎誉为“天下第一汤”。 安宁市地处昆明西郊,温泉镇位于安宁市城北7公里,距省城昆明42公里。安宁温泉旅游小镇为顶峰国际规划设计公司2008年温泉旅游地产规划项目,云南省提出将拟建60个旅游小镇,安宁市温泉为云南省重点工程。
辟寒金 辟寒金 辟寒金,典故名,典出《拾遗记》卷七〈魏〉。相传三国魏明帝 时, 昆明国进贡嗽金鸟,鸟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称之为为“辟寒金”。
方音 方音 方音:词语解释 方音:明朝中医 方音 (词语解释)方音,指方言的语音,包括:1、方言所特有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作为声母的舌根鼻音ng(上海话‘牙、我’的声母)。2、方言与标准语同有而使用上有分歧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昆明话把‘雨’读如‘椅’,西安话把‘税’读如‘费’等。
云南 云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总人口4770.5万人(2016年),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嗽金鸟 嗽金鸟 《酉阳杂俎》记载:嗽金鸟,出昆明国,形如雀,色黄,常翱翔于海上。
嗽金鳥 嗽金鸟 《酉阳杂俎》记载:嗽金鸟,出昆明国,形如雀,色黄,常翱翔于海上。
岣嵝碑 岣嵝碑 岣嵝碑(ɡǒu lǒu bēi ) 即。原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早佚。昆明﹑成都﹑绍兴及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箓。相传为夏禹所写,实为后世伪托。
昆明劫灰 见"昆明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華大學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螺山石 螺山石 luó shān shí 螺山石 即圆通山之石。圆通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因其山石绾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称。
岣嶁碑 岣嵝碑 岣嵝碑(ɡǒu lǒu bēi ) 即。原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早佚。昆明﹑成都﹑绍兴及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箓。相传为夏禹所写,实为后世伪托。
昆明市 辞典解释昆明市  kūn míng shì     城市名。云南省省会。位于滇池北岸,滇越铁路的终点,是全省最大的经济、交通、文化、工业中心。 英语 Kunming, prefecture-level city and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德语 Kunming (Hauptstadt der Provinz Yunnan, China)​ (Eig, Geo)​
宣威 宣威 (云南省曲靖市代管县级市)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州市相邻,南与本市沾益区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截至2008年,宣威市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风景名胜主要有东山公园(省级旅游景点)、宛水公园、美奂山公园、可渡古镇、来宾龙洞、西山森林公园、大响水、榕峰日出等。特产“宣威火腿”驰名中外。 宣威 (词语释义)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所辖县级市。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截至2008年,宣威市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风景名胜主要有东山公园(省级旅游景点)、宛水公园、美奂山公园、可渡古镇、来宾龙洞、西山森林公园、大响水、榕峰日出等。
庾園 庾园 (昆明市名胜)庾园位于昆明西郊大观楼南园,是云南机制卷烟第一人庾恩锡(曾经出任昆明市长)的私家园林。 庾园 (汉语词汇)庾园,读音yǔ yuán,地点词语,指云南昆明西郊的一个园区。
庾园 庾园 (昆明市名胜)庾园位于昆明西郊大观楼南园,是云南机制卷烟第一人庾恩锡(曾经出任昆明市长)的私家园林。 庾园 (汉语词汇)庾园,读音yǔ yuán,地点词语,指云南昆明西郊的一个园区。
严乐 严乐 严乐,2016中国好声音昆明赛区学员; 严乐于7月8日参于中国好声音昆明赛区决赛,31位选手经过激烈PK,最终彭振云、程甲风 石浩、葛奕君、吴昊繁、严乐、夏义平、李垚、蒙小芬、杨舞林、陶雪脱颖而出,成为昆明赛区前十强,严乐是其中之一。
騾馬大道 辞典解释骡马大道  luó mǎ dà dào     我国滇西纵谷地形险峻,水流湍急,联络困难,交通多赖骡马驮运,故称为「骡马大道」。骡马大道有二,皆以昆明和缅甸间的连络为主:一、滇缅北道,由昆明西行,经保山、腾冲,沿大盈江到缅甸八莫上船。二、滇缅南道,由昆明西南行,经墨江、宁洱、思茅、车里入缅甸。
嚴樂 严乐 严乐,2016中国好声音昆明赛区学员; 严乐于7月8日参于中国好声音昆明赛区决赛,31位选手经过激烈PK,最终彭振云、程甲风 石浩、葛奕君、吴昊繁、严乐、夏义平、李垚、蒙小芬、杨舞林、陶雪脱颖而出,成为昆明赛区前十强,严乐是其中之一。
金殿 金殿 (汉语词汇)第一是名词,泛指宫殿; 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是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堪称国宝。 第二指湖北武当山金殿,在湖北省十堰市市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巅。俗称“金顶”。建造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面阔进深各三间;第三昆明鸣凤山金殿,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第四印度金殿;第五操盘手金殿,昵称“金殿太子”,“金殿少主,和“金殿操盘手”曾化名罗萧。
贵昆铁路 从贵州贵阳经六盘水到昆明。长644千米。1966年通车。其中昆明至沾益段利用原有铁路改建。已电气化。是中国西南地区铁路重要干线,与湘黔、浙赣、沪杭三线共同组成中国南部的东西交通大动脉。
普渡河 普渡河 普渡河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金沙江右岸的一条主要支流,位于云南省中部。该河发源于嵩明县梁王山北麓上喳拉箐(高程2600米),流经嵩明县、昆明市的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和呈贡区、晋宁县、安宁市、富民县、禄劝县等10个县区市,于禄劝县则黑区小河坪子东北1公里汇入金沙江。 普渡河全长约380公里,落差约1850米,平均坡降约4.9‰,流域面积约11090平方公里,其中昆明市境内9400余平方公里,约占普渡河流域面积85%。习惯上将普渡河自上而下划分为4段,即盘龙江、滇池、螳螂川和普渡河下段。
六街 六街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六街镇)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六街镇,位于晋宁县东南部,与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县接壤,盛产野生菌,磷矿资源丰富。六街镇占地面积108.58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其中彝族村委会2个,人口1.36万,其中彝族1787人。镇政府驻六街村委会,距县城28千米。 辖区内山峦叠翠,森林茂密,涓涓泉水,潺潺有声,旅游资源丰富,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六街 (汉语词语)六街(1). 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石鲸 石鲸 石雕的鲸鱼。 汉武帝时期雕刻了两条石鲸,分别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太液池的石鲸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昆明池的石鲸(头部)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方亮 方亮 (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主持人)方亮,1981年8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辽宁卫视《第一时间》主持人,曾在浙江卫视《车族》、《非常快乐碰》等节目担任主持人。主要作品有江西卫视《新闻》、《新闻播报》、《新闻夜航》栏目,昆明电视台《城市链接》、《昆明新闻》栏目。
天度 天度 天度:词语释义 天度:中医术语 天度 (词语释义)昆明天度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度网信)是经过昆明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的专业互联网络顾问公司,公司专注于网络顾问咨询服务和网络应用实施服务,内容涉及企业网站建设、网络营销、信息化顾问、网络应用方案咨询策划、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产品、以WEB为核心的B/S应用开发及服务等。
雲南省 辞典解释云南省  yún nán shěng     省名。位于云岭之南,东界广西、贵州,东北界四川,西北界西康,西与西南界缅甸,南界越南,面积约四百五十一平方公里,省会昆明市。 简称为「滇」。英语 Yunn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bordering on Vietnam, Laos and Myanmar, abbr. 滇[Dian1] or 雲|云[Yun2], capital Kunming 昆明[Kun1 ming2]德语 Provinz Yunnan (China)​ (Eig, Geo)​
断层湖 断层湖 断层湖,断层陷落,积水聚集形成的湖泊,是构造湖的一种类型。如中国云南昆明的滇池、四川的邛海、青海的青海湖、内蒙古的呼伦池、昆明阳宗海、抚仙湖、杞麓湖和内蒙古的岱海等以及东非大断裂带中的湖群,都是断层湖。
石鯨 石鲸 石雕的鲸鱼。 汉武帝时期雕刻了两条石鲸,分别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太液池的石鲸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昆明池的石鲸(头部)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炎历 炎历 指以火德而王的 刘汉 或 赵宋 王朝。 唐 苏颋《奉和晦日幸昆明池》:“ 炎历 事边陲, 昆明 始凿池。”《旧唐书·音乐志四》:“ 绿林 炽 炎历 , 黄虞 格 有苗 。”《宋史·乐志九》:“天启 炎历 ,集我大命。”
炎曆 炎历 指以火德而王的 刘汉 或 赵宋 王朝。 唐 苏颋《奉和晦日幸昆明池》:“ 炎历 事边陲, 昆明 始凿池。”《旧唐书·音乐志四》:“ 绿林 炽 炎历 , 黄虞 格 有苗 。”《宋史·乐志九》:“天启 炎历 ,集我大命。”
涩脉 涩脉 涩脉,脉象名。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涩脉脉象特征:脉来参伍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往来涩滞而无滑润感,脉搏起伏较徐缓,指下如轻刀刮竹状艰涩不畅的脉象。涩脉主气滞、血瘀、津亏、血少。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如慢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等,常见脉涩无力。属虚证。若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如腹中包块,症瘕积聚等,常见脉涩有力,属实证。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常可测得涩脉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与弦脉兼见,则主气滞血瘀,可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如这类疾病并见心律失常,则可呈涩脉与结脉相兼的脉象。在临床上,涩脉需与迟脉、结脉相鉴别。迟脉以脉率小(每分钟59次以下)为特征,脉势并无艰涩不畅感;而涩脉以往来艰涩为特征,脉率可以正常。涩脉的脉律规整,无歇止脉,结脉则脉有歇止,脉率小,容易鉴别。滑脉与涩脉在脉形、脉势上相反:滑脉往来流利,起伏快,有圆滑流畅指感;而涩脉则往来艰涩,起伏慢,有如轻刀刮竹的不畅感。 涩脉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2期P1101-1102) 涩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脉象。历代医家对涩脉的描述有“迟细短散止”、“三五不调”等称谓;或过于文字化,如“轻刀刮竹”、“病蚕食叶”、“如雨沾沙”等,很难掌握。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症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涩脉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涩短散止等诸脉可以并见,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涩脉是房颤脉。因房颤有阵发性快速(脉率>100次/分)和慢性持续性(脉率60~100次/分)之分,故脉象不尽相同。当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时,去体会中医的涩(散短止)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兹不揣浅陋,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参以现代学者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心电图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对涩脉脉象特征,探讨如下。 1. 涩可散,散涩并见 《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王叔和《脉经》确立并规范了24种常见脉象名称和特征,使脉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李时珍《濒湖脉学》可谓集前人研究脉学之大成,二位前贤皆系涩散(短止)并提,临床确实如此,涩散脉可以并见。涩散脉相当于阵发性快速房颤脉。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80次/分。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100次/分,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散乱无序;脉率>100次/分,快慢不一,至数不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过于本位,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绝对不齐,散乱错杂无序,至数不清,快慢不一,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乍疏乍数,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轻飘无根。此正中医28病脉中的散(涩)脉和怪脉之解索脉。 散脉,《脉经》:“大而散……有表无里。”《濒湖脉学》:“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当浮候之,俨然大而成其为脉也;及中候之,顿觉无力而减其十之七八矣;至沉候之,杳然不可得而见矣,渐重渐无,渐轻渐有。”《中医诊断学》:“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由此可见,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齐,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等的散乱脉象。 快速房颤,因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即浮大,弱乃短小;强弱之间在寸关尺三部就形成了“浮而短”之涩脉。散中有涩,涩中有散。故云:涩可散,散涩并见。《中医心病证治》:“昔将涩脉和散脉分而论述,认为涩脉是往来较慢而又三五不调,散脉是大而散漫无力,至数不齐。近通过临床实践,觉得涩脉与散脉有共同之处。临床意义相同,形态一致。识别的关键是:参差不齐,三五不调,来去无定至难齐,故统称为涩散脉。”并认为“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纤颤。” 2. 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濒湖脉学》:“涩……往来难,短且散……兼短脉。”《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短脉涩小。”涩在短中求,短脉是构成涩脉的基本脉象之一。短脉,乃28病脉之一,指脉来短小无力,不及本位,涩滞不畅,其率可疾数、可迟缓。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脉力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即浮大,弱乃短小。以横向的寸关尺而言,出现寸部短小,关尺浮大;或关部短小,寸尺浮大;或尺部短小,寸关浮大;或寸关短小,尺浮大;关尺短小,寸浮大;寸尺短小,关浮大;或寸浮大,关短小而尺更短小等等。强弱之间则形成“浮而短”之涩脉。 止脉,即间歇脉,亦称歇止脉,非28病脉中的单一脉象,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相当于早搏脉、房颤脉、房室传导阻滞脉及病窦脉等。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率在60~100次/分之间。此时,脉律不齐,脉率渐可数清,脉力强弱之感已不如快速房颤时明显;浮大散乱之强已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即短脉仍在。以纵向的浮中沉三取而言,其短者当为浮取轻无,而中沉二取有;或浮中二取轻无,而沉取有;或浮中沉三取皆无,即一短到底,而成“一止复来”之止脉。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短止相杂,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从而构成“短而止”之涩脉,或“一止复来”之涩脉。《诊家枢要》:“涩……往来极难,三五不调,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中医诊断学》:“涩脉……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此止脉乃涩短之义,因“短脉涩小”,实则涩脉,非结代之脉。 《中医诊断学》:“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即房颤之止脉与早搏之止(结代)脉不同。房颤之止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止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无论是快速房颤脉、还是慢性房颤脉,皆俱涩短之脉象,只不过快速房颤脉以散涩(短)为主,而慢性持续性者则以涩短(止)为主而已。故云: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3. 涩脉细,沉细难寻;涩又散,浮大散乱 细脉:指脉细如线,指感为脉道狭小。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慢性房颤脉,因短小无力,难以接续,呈现脉体细弱、脉道狭小,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往来艰涩不畅,犹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诊家正眼》:“涩脉蹇滞,轻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中医诊断学》:“涩脉,形细而行迟。”故云:涩脉细,沉细难寻。 快速房颤脉,因至数不清,快慢不一,脉律不整,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到位。脉形大小不一,脉位以浮大散乱为主。脉形非细,脉位非沉。故云:涩又散,浮大散乱。 4. 涩非迟,可数可迟 迟脉:指脉来迟缓,以至数而言,一息脉动不足四至,即脉率<60次/分。 《脉经》:“涩脉细而迟……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濒湖脉学》:“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从前贤之文字描述分析,涩脉之迟当指至数而言,即脉率<60次/分。但亦有持不同观点者,《中医脉象研究》:“关于涩脉象之‘迟’,也不应作至数之迟来理解。《病理学》曰:‘涩脉虽以形势之重滞不灵为主,不系乎至数之迟缓。究意往来既涩,其势必迟,所以叔和直谓之迟,其旨可于言外得之。’因此,迟字是指脉搏的起落形态,来去迟缓之意……涩脉则血流往来涩滞,但至数正常。”房颤临床常见的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之分,快速房颤脉之脉率>100次/分,持续性房颤脉之脉率在60~100次/分,而临床观察,持续性房颤之脉率在<60次/分 者,没有上述二种脉率常见。由此可见,涩脉之脉率可疾数、可迟缓,非独迟也。故云:涩非迟,可(疾) 数可迟(缓)。 慢性房颤,当室率低于60次/分时,室率变得慢而规则,节律相对规整,其脉率一息不足四至,可谓迟脉。脉力相对均匀,但仍有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之感,可谓迟细而短。此时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指下可有“迟滞中时见一止”之结,或“迟中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结代脉同见,正可谓“迟细短(散)时一止曰涩”之脉也,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 5 结语 综上所述,涩脉脉象特征为脉来三五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西医的房颤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何计清.涩脉新识[J].河北中医,1997,19(2):3.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 [3]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4] 散脉小议.中医杂志,1997,36(6):377. [5]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1,41(1):60.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7]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102. [8]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14,90. [9]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9—131.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子非孕既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扫墓 扫墓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而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扫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广东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风俗各异,扫墓时间并不统一。
掃墓 扫墓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而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扫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广东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风俗各异,扫墓时间并不统一。
澀脈 涩脉 涩脉,脉象名。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涩脉脉象特征:脉来参伍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往来涩滞而无滑润感,脉搏起伏较徐缓,指下如轻刀刮竹状艰涩不畅的脉象。涩脉主气滞、血瘀、津亏、血少。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如慢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等,常见脉涩无力。属虚证。若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如腹中包块,症瘕积聚等,常见脉涩有力,属实证。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常可测得涩脉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与弦脉兼见,则主气滞血瘀,可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如这类疾病并见心律失常,则可呈涩脉与结脉相兼的脉象。在临床上,涩脉需与迟脉、结脉相鉴别。迟脉以脉率小(每分钟59次以下)为特征,脉势并无艰涩不畅感;而涩脉以往来艰涩为特征,脉率可以正常。涩脉的脉律规整,无歇止脉,结脉则脉有歇止,脉率小,容易鉴别。滑脉与涩脉在脉形、脉势上相反:滑脉往来流利,起伏快,有圆滑流畅指感;而涩脉则往来艰涩,起伏慢,有如轻刀刮竹的不畅感。 涩脉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2期P1101-1102) 涩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脉象。历代医家对涩脉的描述有“迟细短散止”、“三五不调”等称谓;或过于文字化,如“轻刀刮竹”、“病蚕食叶”、“如雨沾沙”等,很难掌握。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症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涩脉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涩短散止等诸脉可以并见,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涩脉是房颤脉。因房颤有阵发性快速(脉率>100次/分)和慢性持续性(脉率60~100次/分)之分,故脉象不尽相同。当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时,去体会中医的涩(散短止)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兹不揣浅陋,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参以现代学者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心电图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对涩脉脉象特征,探讨如下。 1. 涩可散,散涩并见 《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王叔和《脉经》确立并规范了24种常见脉象名称和特征,使脉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李时珍《濒湖脉学》可谓集前人研究脉学之大成,二位前贤皆系涩散(短止)并提,临床确实如此,涩散脉可以并见。涩散脉相当于阵发性快速房颤脉。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80次/分。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100次/分,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散乱无序;脉率>100次/分,快慢不一,至数不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过于本位,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绝对不齐,散乱错杂无序,至数不清,快慢不一,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乍疏乍数,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轻飘无根。此正中医28病脉中的散(涩)脉和怪脉之解索脉。 散脉,《脉经》:“大而散……有表无里。”《濒湖脉学》:“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当浮候之,俨然大而成其为脉也;及中候之,顿觉无力而减其十之七八矣;至沉候之,杳然不可得而见矣,渐重渐无,渐轻渐有。”《中医诊断学》:“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由此可见,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齐,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等的散乱脉象。 快速房颤,因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即浮大,弱乃短小;强弱之间在寸关尺三部就形成了“浮而短”之涩脉。散中有涩,涩中有散。故云:涩可散,散涩并见。《中医心病证治》:“昔将涩脉和散脉分而论述,认为涩脉是往来较慢而又三五不调,散脉是大而散漫无力,至数不齐。近通过临床实践,觉得涩脉与散脉有共同之处。临床意义相同,形态一致。识别的关键是:参差不齐,三五不调,来去无定至难齐,故统称为涩散脉。”并认为“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纤颤。” 2. 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濒湖脉学》:“涩……往来难,短且散……兼短脉。”《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短脉涩小。”涩在短中求,短脉是构成涩脉的基本脉象之一。短脉,乃28病脉之一,指脉来短小无力,不及本位,涩滞不畅,其率可疾数、可迟缓。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脉力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即浮大,弱乃短小。以横向的寸关尺而言,出现寸部短小,关尺浮大;或关部短小,寸尺浮大;或尺部短小,寸关浮大;或寸关短小,尺浮大;关尺短小,寸浮大;寸尺短小,关浮大;或寸浮大,关短小而尺更短小等等。强弱之间则形成“浮而短”之涩脉。 止脉,即间歇脉,亦称歇止脉,非28病脉中的单一脉象,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相当于早搏脉、房颤脉、房室传导阻滞脉及病窦脉等。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率在60~100次/分之间。此时,脉律不齐,脉率渐可数清,脉力强弱之感已不如快速房颤时明显;浮大散乱之强已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即短脉仍在。以纵向的浮中沉三取而言,其短者当为浮取轻无,而中沉二取有;或浮中二取轻无,而沉取有;或浮中沉三取皆无,即一短到底,而成“一止复来”之止脉。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短止相杂,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从而构成“短而止”之涩脉,或“一止复来”之涩脉。《诊家枢要》:“涩……往来极难,三五不调,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中医诊断学》:“涩脉……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此止脉乃涩短之义,因“短脉涩小”,实则涩脉,非结代之脉。 《中医诊断学》:“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即房颤之止脉与早搏之止(结代)脉不同。房颤之止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止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无论是快速房颤脉、还是慢性房颤脉,皆俱涩短之脉象,只不过快速房颤脉以散涩(短)为主,而慢性持续性者则以涩短(止)为主而已。故云:涩必短,无短非涩;涩之止,短止相杂。 3. 涩脉细,沉细难寻;涩又散,浮大散乱 细脉:指脉细如线,指感为脉道狭小。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慢性房颤脉,因短小无力,难以接续,呈现脉体细弱、脉道狭小,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往来艰涩不畅,犹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诊家正眼》:“涩脉蹇滞,轻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中医诊断学》:“涩脉,形细而行迟。”故云:涩脉细,沉细难寻。 快速房颤脉,因至数不清,快慢不一,脉律不整,脉力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到位。脉形大小不一,脉位以浮大散乱为主。脉形非细,脉位非沉。故云:涩又散,浮大散乱。 4. 涩非迟,可数可迟 迟脉:指脉来迟缓,以至数而言,一息脉动不足四至,即脉率<60次/分。 《脉经》:“涩脉细而迟……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濒湖脉学》:“脉来三至号为迟,小?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诊家正眼》:“涩脉……迟细而短。”从前贤之文字描述分析,涩脉之迟当指至数而言,即脉率<60次/分。但亦有持不同观点者,《中医脉象研究》:“关于涩脉象之‘迟’,也不应作至数之迟来理解。《病理学》曰:‘涩脉虽以形势之重滞不灵为主,不系乎至数之迟缓。究意往来既涩,其势必迟,所以叔和直谓之迟,其旨可于言外得之。’因此,迟字是指脉搏的起落形态,来去迟缓之意……涩脉则血流往来涩滞,但至数正常。”房颤临床常见的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之分,快速房颤脉之脉率>100次/分,持续性房颤脉之脉率在60~100次/分,而临床观察,持续性房颤之脉率在<60次/分 者,没有上述二种脉率常见。由此可见,涩脉之脉率可疾数、可迟缓,非独迟也。故云:涩非迟,可(疾) 数可迟(缓)。 慢性房颤,当室率低于60次/分时,室率变得慢而规则,节律相对规整,其脉率一息不足四至,可谓迟脉。脉力相对均匀,但仍有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之感,可谓迟细而短。此时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指下可有“迟滞中时见一止”之结,或“迟中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结代脉同见,正可谓“迟细短(散)时一止曰涩”之脉也,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 5 结语 综上所述,涩脉脉象特征为脉来三五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西医的房颤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何计清.涩脉新识[J].河北中医,1997,19(2):3.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 [3]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4] 散脉小议.中医杂志,1997,36(6):377. [5]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1,41(1):60.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7]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102. [8]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14,90. [9]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9—131.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子非孕既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桂王 桂王 桂王,中国古代一等王爵,历朝可考者凡六人。 历史上第一位桂王是唐顺宗李诵第二十子李纶,而出名的非明神宗第七子朱常灜及其子朱由榔莫属。 朱常灜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廿六于衡州(今衡阳)就藩。1645年十一月初四,病死于梧州。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清兵入关,他于广东肇庆称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老山 老山 (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老山位于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是一座与越南交界的山,老山位于天保镇驻地船头村以西,8平方公里,著名区域有主峰区域(27个山头,最高点1422米)、松毛岭区域(最高800多米)。附近有中国国家级天保口岸 。 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老山风景名胜区。 老山全线共7个高地,主峰为4号高地。 主峰区域异于主峰点:老山8平方公里,主峰区域有四个高地、面积大,不等于高高的主峰点(4号高地)。主峰点的划归问题:有的说是划归中国,有的说是划在越南。2016年6月9日查老山的百度地图时,看到中国方注明 “老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主峰区域的1、2、3号高地),越南方注明 “老山主峰”(其实指主峰点),靠近分界线50米左右。 麻栗坡县: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县城:距文山80 公里,距省级旅游度假区普者黑 200 公里,距省会昆明380公里;至国家级天保口岸 40公里,至越南河江省省会河江市 63 公里,至首都河内 380 公里。
攀枝花 攀枝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地级市)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2017年户籍人口109.44万人。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7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4.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45.0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62.07亿元,增长8%。
起明 起明 1985年7月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机械系铸造专业。1985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陕西省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纯钛工艺主管、钛合金工艺主管,助理工程师;成都内燃机总厂铸造分厂副厂长,工程师
御园 御园 御园,颐和园旁的宫殿群,在中国皇家园林“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环围之中,与西侧的玉泉山,东侧的颐和园万寿山,名满天下的昆明湖世纪守望。御园,占地50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米的规模效应; 0.68北京最低容积率的公寓天赋;隐于古典主义园林中的圆厅别墅和大尺度十字户型平层官邸,共同缔造了北京首席高尚住区。2007、2009一/二期开盘,均两月内售罄,业绩两破10亿。自此,御园被地产同行公认为“北京乃至全国市场的豪宅参照系”,并屡获文化部“全国和谐人居经典项目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环保型人居工程奖”、21世纪博鳌论坛“年度地产设计大奖和年度最具价值别墅大奖”等殊荣。
御園 御园 御园,颐和园旁的宫殿群,在中国皇家园林“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环围之中,与西侧的玉泉山,东侧的颐和园万寿山,名满天下的昆明湖世纪守望。御园,占地50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米的规模效应; 0.68北京最低容积率的公寓天赋;隐于古典主义园林中的圆厅别墅和大尺度十字户型平层官邸,共同缔造了北京首席高尚住区。2007、2009一/二期开盘,均两月内售罄,业绩两破10亿。自此,御园被地产同行公认为“北京乃至全国市场的豪宅参照系”,并屡获文化部“全国和谐人居经典项目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环保型人居工程奖”、21世纪博鳌论坛“年度地产设计大奖和年度最具价值别墅大奖”等殊荣。
祥云 祥云 (汉语词语)祥云指象征祥瑞的云气,传说中神仙所驾的彩云。 吉祥的云彩。 北周 庾信 《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祥云入境,行雨随轩。”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 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香雾青霏,祥云红绕。” 陈毅 《昆明新年》诗:“ 中 缅 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 郭小川《厦门风姿》诗:“那长街、那小巷,都好像掩映在祥云瑞气之中。”
祥雲 祥云 (汉语词语)祥云指象征祥瑞的云气,传说中神仙所驾的彩云。 吉祥的云彩。 北周 庾信 《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祥云入境,行雨随轩。”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 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香雾青霏,祥云红绕。” 陈毅 《昆明新年》诗:“ 中 缅 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 郭小川《厦门风姿》诗:“那长街、那小巷,都好像掩映在祥云瑞气之中。”
石舫 石舫 石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
校文 校文 校勘文章 汉 张衡 《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 唐 骆宾王 《帝京篇》:“校文 天禄阁 ,习战 昆明水 。” 明 陈元素 《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衣归质库仍留客,印阁闲牀且校文。”
朱提 朱提 “朱提”读音:shū shí 《蜀王本纪》记载 蜀王杜宇 从天堕,止朱提。同“蜀氏”同音。昭通的古称。“朱提”先为山名,继为县名,再为郡名,后为银名(朱提银),文献所载始自西汉,并沿用至唐初,持续了近800年,朱提一词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比比皆是,朱提银在全国经济与货币史上曾有过一席之地。朱提文化所覆盖的地域,即包括今云南昭通市的昭阳区、鲁甸、大关、永善、盐津、绥江、水富、威信、彝良、镇雄、巧家,云南曲靖市的会泽、宣威,云南昆明市东川区,贵州的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等地。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昆明的词语:1. 风景如画;2. 花园城市;3. 春城;4. 清新宜人;5. 坐拥高原;6. 天蓝地绿;7. 暖阳明媚;8. 美丽多彩;9. 文化古城;10. 热情好客;11. 美食之都;12. 气候宜人;13. 漫山遍野;14. 水乡之城;15. 云海之城;16. 神奇多姿;17. 雾气缭绕;18. 自然风光;19. 历史文化;20. 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