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牌坊的词语
有关牌坊的词语,常见的有:牌坊、贞节牌坊、貞節牌坊、坊牌、牌楼、牌樓、节孝坊、節孝坊、彩坊、公生明、表旌、下馬坊、下马坊、孝节、孝節、招牌、隆昌、蓐收、神路、吊祭、弔祭、楚市、熟药、熟藥、绰屑、石楼、黉学、门帖、纸扎、琼岛。
关于牌坊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牌坊 | 牌坊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
贞节牌坊 | 贞节牌坊 (古代用来表彰女性的门楼)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
貞節牌坊 | 贞节牌坊 (古代用来表彰女性的门楼)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
坊牌 | 坊牌 坊牌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āng pái,意思是牌坊和牌位。 |
牌楼 | 牌楼 牌楼,与牌坊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一八七六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
牌樓 | 牌楼 牌楼,与牌坊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一八七六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
节孝坊 | 节孝坊 (金乡“节孝坊”)节孝坊位于金乡镇清真街南端路东,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县生员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节孝”牌坊,主体高度为11米,宽6米。 |
節孝坊 | 节孝坊 (金乡“节孝坊”)节孝坊位于金乡镇清真街南端路东,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县生员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节孝”牌坊,主体高度为11米,宽6米。 |
彩坊 | 彩坊 彩坊,汉语词语,出自鲁迅《华盖集续编·》,释义为扎彩的牌坊。 |
公生明 | 公生明 《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表旌 | 表旌 biǎo jīng 1.谓立牌坊挂匾额等以显扬之。 2.显示,指引。 |
下馬坊 | 下马坊 下马坊,位于南京市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下马坊是明孝陵一部分,也是陵寝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下马坊设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 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下马坊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石雕牌坊,高9米,宽6米,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和对陵寝的尊崇,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
下马坊 | 下马坊 下马坊,位于南京市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下马坊是明孝陵一部分,也是陵寝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下马坊设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 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下马坊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石雕牌坊,高9米,宽6米,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和对陵寝的尊崇,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
孝节 | 孝节 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 牌坊,流行于宋代而盛于清朝。牌坊,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 |
孝節 | 孝节 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 牌坊,流行于宋代而盛于清朝。牌坊,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 |
招牌 | 招牌 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主要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可称为店标,可有竖招、横招或是在门前牌坊上横题字号,或在屋檐下悬置巨匾,或将字横向镶于建筑物上;坐标是设置在店铺门前柜台上的招牌,明代以前坐地式招牌较为常见;墙招是店墙上书写本店的经营范围和类别。如今招牌也被人们用来比喻骗人的幌子。 |
隆昌 | 隆昌 (四川省内江市代管县级市)隆昌隶属四川省,由内江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内江市的南端。地跨东经105°02´至105°26´、北纬29°11´至29°32´之间。东邻重庆市荣昌区,南接泸州市泸县,西连自贡市富顺县和自贡市大安区,北与东兴区相邻;距成都市210公里、重庆市138公里 隆昌总面积794.41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7个镇;2015年总人口77.8万;2015年,隆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096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324天,年降雨量1000 毫米,森林覆盖率27.2%,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05天。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和特种水产基地。 隆昌历史悠久,境内置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1300多年。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割泸县2里、荣昌4里、富顺14里置县,以隆桥驿为县治,取名为隆昌县,寓意“兴隆昌盛”;素有“中国石牌坊之乡”、 “中国青石文化城”、“川南野生水禽乐园”之誉,也是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的故里; 拥有隆昌古牌坊、古宇湖、云顶古寨等景点。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
蓐收 | 蓐收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蓐收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明,司秋。据《淮南子·天文篇》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楼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山海经》又说∶“蓐收住在泑山”。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黄。在山上可以望见西边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光气乜是圆的。管太阳下去的神叫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
神路 | 神路 (明十三陵附属建筑群)在陵区门户大宫门前约0.5公里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此坊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坊的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坊高14米,宽28.86米。夹柱石上雕有麒麟、狮子、龙和怪兽,门上端额枋上有精美的浮雕。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坊建筑。 神路 (汉语词汇)指亡灵所经的路径。 |
吊祭 | 吊祭 吊祭是吊唁死者的日子,山西各地一般都在出殡前一天,俗称“开悼” 或“开吊”。开悼时架设灵棚,将棺木移置灵棚之中。名为“移灵”。隆重丧事在灵棚前要搭牌坊。灵棚内悬幔帐或帘,后面停棺,前面为堂,灵堂中摆有供桌,桌上供灵花,陈列牌位和祭器、祭品,悬挂死者遗像。两侧摆各式纸扎和陪葬品 ,如童男童女、金银二斗、金银二山、摇钱树、聚宝盆、引路菩萨、打道鬼、方相以及挽联、挽幛、花圈等。开吊后,亲友来吊丧 ,统按照“ 死者为大”的规矩,上香跪拜。沁县一带称“跪草”,曲沃等地称“跪灵”,闻喜一带则称之为“坐草守灵”。 |
弔祭 | 吊祭 吊祭是吊唁死者的日子,山西各地一般都在出殡前一天,俗称“开悼” 或“开吊”。开悼时架设灵棚,将棺木移置灵棚之中。名为“移灵”。隆重丧事在灵棚前要搭牌坊。灵棚内悬幔帐或帘,后面停棺,前面为堂,灵堂中摆有供桌,桌上供灵花,陈列牌位和祭器、祭品,悬挂死者遗像。两侧摆各式纸扎和陪葬品 ,如童男童女、金银二斗、金银二山、摇钱树、聚宝盆、引路菩萨、打道鬼、方相以及挽联、挽幛、花圈等。开吊后,亲友来吊丧 ,统按照“ 死者为大”的规矩,上香跪拜。沁县一带称“跪草”,曲沃等地称“跪灵”,闻喜一带则称之为“坐草守灵”。 |
楚市 | 楚市 楚人文化交流、商品交换的场所。,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吊脚楼,一派楚地风貌。楚市的装饰处理,多采用黑、红、黄三种色调。楚市牌坊为一座仿古石雕牌楼。“楚市”二字系直接摹自楚简。从林从足,独具楚韵。 楚城,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入口,设计古朴,气势恢宏。城门高23.4米,宽11米,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全长117米。陆门中门宽3.9米,两侧门各宽1.8米。楚俗尚红,城墙采用湖北大冶红砂石,题额“楚城”为甲骨文,由现代商史学家、甲骨文学家胡厚宣先生题写,“荆楚雄风”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铎手书。 |
熟药 | 熟药 经加工炮制的药材。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綦叔厚》:“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水浒传》第一○三回:“ 王庆 到营西武功牌坊东侧首,一个修合丸散、卖饮片、兼内外科、撮熟药,又卖杖疮膏药的 张医士 铺里,买了几张膏药,贴疗杖疮。” 与生药相对。 |
熟藥 | 熟药 经加工炮制的药材。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綦叔厚》:“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水浒传》第一○三回:“ 王庆 到营西武功牌坊东侧首,一个修合丸散、卖饮片、兼内外科、撮熟药,又卖杖疮膏药的 张医士 铺里,买了几张膏药,贴疗杖疮。” 与生药相对。 |
绰屑 | 绰屑 释义:(1).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2). 明 清 官署牌坊。 |
石楼 | 1.石牌坊。 2.石筑的楼台。 |
黉学 | 黉学 黉学又称文庙,坐落在河南省太康县县城内北大街路西,黉学街路北,坐北向南。黉学原有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两侧各有廊房15间,整个建筑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因年久失修,又屡遭兵火,建筑物多已废弃,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 |
门帖 | 门帖 俗称门对、门联,门上所贴的联语。《灈缨亭笔记》说:“北点宫阙成,成祖命解缙书门帖,以古诗书之……”清初以来较盛行,楼台、殿阁、牌坊均有门对,民间也经常贴门对。此外贴在门上的告白也称门帖。 |
纸扎 | 纸扎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 |
琼岛 | 琼岛 (北京市北海公园景点)1、琼岛位于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的北海公园内,从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踏上建于元初的永安桥,见名为"堆云"、"积翠"的 两座彩绘牌坊,迎面就是全园的中心--琼华岛,简称琼岛。2、海南岛的别称。3、清朝黄培芳诗作《琼岛》。 |
志门 | 指贞节牌坊。 |
华工 | 华工 (专有名词)华工(英语:Chinese Workers)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或渔民(特别是广东五邑地区),被招工馆等中介公司欺骗或诈骗至海外谋生,他们会收到首期的预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笔介绍费用、交通费用和佣金,然后前往海外,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他们当中不少人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 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俗称为卖猪仔。贩运、交易猪仔的地方名为招工馆,俗称为猪仔馆,葡话叫Barracoon(音译名巴拉坑)。澳门在19世纪时期是人口贩卖中心。圣安多尼教堂与大三巴牌坊之间是猪仔馆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以广州话就百多年前政府向华工征收人头税道歉,并且宣布赔偿方案。 |
綽屑 | 绰屑 '释义:(1).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2). 明 清 官署牌坊。 |
烟客 | 烟客 与烟民相对应,也吸烟,但不是瘾君子那类,不是很想吸烟,只是,为了关系上混,为了“客”等而吸烟的人叫“烟客”。 虽然这类人最后也往往成为烟民,但,至少是个过渡,至少还有区别。 在烟客网上就有人将烟客区分了十五个等级。 一等烟民:大领导型――身上无烟无火,也无人能一睹其吸烟的英姿。 二等烟民:普通领导型――身上好烟好火,正是“软中华金玉溪,这样的干部最牛。 三等烟民:办公室主任型――身上有火无烟,桌上烟的品种琳琅满目。 四等烟民:老板型――身上n包好烟,四处“打人”。 五等烟民:科长型――身上两包烟,看人定标准。 六等烟民:可吸可不吸型――一般不吸烟,一吸必是好烟。 七等烟民:小烟鬼型――品种单一,恒久不变,偶尔想改善生活或为了应付场合。 八等烟民:大烟鬼型――好赖不计,冒烟就中。 九等烟民:吸着玩儿型――身上无烟无火,只有好烟才碰。 十等烟民:吝啬鬼型――身上有烟有火,但人多场合绝对只掏火,不掏烟。 十一等烟民:吸毒疑似症状型――身上有烟无火,若四周无人,恨不能钻木取火。 十二等烟民:专想占便宜型――身上有火无烟,就等旁人递烟。 十三等烟民:屡次声称戒烟但仍吸烟不止型――身上无烟无火,给吸照样吸。还想立牌坊。 十四等烟民:浪费型――身上无烟无火,接了一支,未吸两口,甩手就丢。 十五等烟民:背叛变节型――原是烟鬼,侥幸戒掉,四处炫耀。 |
華工 | 华工 (专有名词)华工(英语:Chinese Workers)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或渔民(特别是广东五邑地区),被招工馆等中介公司欺骗或诈骗至海外谋生,他们会收到首期的预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笔介绍费用、交通费用和佣金,然后前往海外,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他们当中不少人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 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俗称为卖猪仔。贩运、交易猪仔的地方名为招工馆,俗称为猪仔馆,葡话叫Barracoon(音译名巴拉坑)。澳门在19世纪时期是人口贩卖中心。圣安多尼教堂与大三巴牌坊之间是猪仔馆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以广州话就百多年前政府向华工征收人头税道歉,并且宣布赔偿方案。 |
志門 | 指贞节牌坊。 |
太虛幻境 | 辞典解释太虚幻境 tài xū huàn jìng 比喻虚拟的空幻仙境。 《红楼梦.第一回》:「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问军 | 问军 词语解释 问军(问军) 充军。古代刑罚之一。《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问军发配在 镇江府 ,成其恩爱,夫妻二人开药店。” 清 褚人获《坚瓠八集·大光禄牌坊》:“时有口号曰:‘大中丞完子就问军,大光禄烧得光秃秃。’问军之谣已验。” |
石樓 | 1.石牌坊。 2.石筑的楼台。 |
門帖 | 门帖 俗称门对、门联,门上所贴的联语。《灈缨亭笔记》说:“北点宫阙成,成祖命解缙书门帖,以古诗书之……”清初以来较盛行,楼台、殿阁、牌坊均有门对,民间也经常贴门对。此外贴在门上的告白也称门帖。 |
煙客 | 烟客 与烟民相对应,也吸烟,但不是瘾君子那类,不是很想吸烟,只是,为了关系上混,为了“客”等而吸烟的人叫“烟客”。 虽然这类人最后也往往成为烟民,但,至少是个过渡,至少还有区别。 在烟客网上就有人将烟客区分了十五个等级。 一等烟民:大领导型――身上无烟无火,也无人能一睹其吸烟的英姿。 二等烟民:普通领导型――身上好烟好火,正是“软中华金玉溪,这样的干部最牛。 三等烟民:办公室主任型――身上有火无烟,桌上烟的品种琳琅满目。 四等烟民:老板型――身上n包好烟,四处“打人”。 五等烟民:科长型――身上两包烟,看人定标准。 六等烟民:可吸可不吸型――一般不吸烟,一吸必是好烟。 七等烟民:小烟鬼型――品种单一,恒久不变,偶尔想改善生活或为了应付场合。 八等烟民:大烟鬼型――好赖不计,冒烟就中。 九等烟民:吸着玩儿型――身上无烟无火,只有好烟才碰。 十等烟民:吝啬鬼型――身上有烟有火,但人多场合绝对只掏火,不掏烟。 十一等烟民:吸毒疑似症状型――身上有烟无火,若四周无人,恨不能钻木取火。 十二等烟民:专想占便宜型――身上有火无烟,就等旁人递烟。 十三等烟民:屡次声称戒烟但仍吸烟不止型――身上无烟无火,给吸照样吸。还想立牌坊。 十四等烟民:浪费型――身上无烟无火,接了一支,未吸两口,甩手就丢。 十五等烟民:背叛变节型――原是烟鬼,侥幸戒掉,四处炫耀。 |
中吴 | 中吴 常州的别称、古称。常州府上通京口,下引姑苏,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形胜甲于东南,所以向有“江左名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治前就有“吴中要辅”的牌坊。 |
紙紮 | 纸扎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 |
臺南孔廟 | 辞典解释台南孔庙 tái nán kǒng miào 台闽地区一级古迹。位于台南南门路。创建于明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是台省孔庙建筑中年代最久远的。当年以此为开启台湾儒学的第一步,因此又称为「全台首学」。建筑格式概仿自山东曲阜阙里孔庙,且仿古宫殿,朝南建筑,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屋脊有鸱尾,所有殿宇、牌坊都有定名。此庙自清迄今,虽屡见增建及改建,但大体仍保持清时面目。 |
黌學 | 黉学 黉学又称文庙,坐落在河南省太康县县城内北大街路西,黉学街路北,坐北向南。黉学原有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两侧各有廊房15间,整个建筑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因年久失修,又屡遭兵火,建筑物多已废弃,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 |
中吳 | 中吴 常州的别称、古称。常州府上通京口,下引姑苏,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形胜甲于东南,所以向有“江左名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治前就有“吴中要辅”的牌坊。 |
問軍 | 问军 词语解释 问军(问军) 充军。古代刑罚之一。《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问军发配在 镇江府 ,成其恩爱,夫妻二人开药店。” 清 褚人获《坚瓠八集·大光禄牌坊》:“时有口号曰:‘大中丞完子就问军,大光禄烧得光秃秃。’问军之谣已验。” |
瓊島 | 琼岛 (北京市北海公园景点)1、琼岛位于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的北海公园内,从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踏上建于元初的永安桥,见名为"堆云"、"积翠"的 两座彩绘牌坊,迎面就是全园的中心--琼华岛,简称琼岛。2、海南岛的别称。3、清朝黄培芳诗作《琼岛》。 |
石坊 | 石坊 落在兴城古城内南街中部,原有两座,相距85米。南为明前锋总兵祖大寿"忠贞胆智"坊,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 石坊乡,位于甘肃文县西部,白水江中游。东连城关镇,南接铁楼乡,西邻石鸡坝乡,北靠堡子坝乡。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1公里,地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4%。乡政府驻地石坊街,海拔高程1000米,距县城15公里。 |
贞坊 | 贞坊 贞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 fāng,是指表贞节的碑坊。 |
貞坊 | 贞坊 贞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 fāng,是指表贞节的碑坊。 |
貞節坊 | 贞节坊 贞节坊,明代建筑,位于慈城镇尚志路4号,系明万历后期侍读冯有经“疏母节子朝”受旌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赞之妻刘氏立。 |
贞节坊 | 贞节坊 贞节坊,明代建筑,位于慈城镇尚志路4号,系明万历后期侍读冯有经“疏母节子朝”受旌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赞之妻刘氏立。 |
行馆 | 行馆 行馆,拼音是xíng guǎ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 |
行館 | 行馆 行馆,拼音是xíng guǎ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 |
绰楔 | 绰楔 绰楔的释义是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出自《新五代史·李自伦传》。 |
綽楔 | 绰楔 绰楔的释义是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出自《新五代史·李自伦传》。 |
学样 | 学样 效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那翻译先生就把写信通知东家一节,告诉了两个人,於是便有人学样起来。” |
义门 | 义门 义门指义门镇,位于亳州市涡阳县西北部漳河与涡河交汇处,总面积86.7平方公里,城镇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所辖16个行政村,5个街道居委会,人口8.31万,镇区人口2.2万,其中回民2.1万。义门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为皖北重镇,是著名的“中国苔干之乡”、“药材基地”、“桐木产地”,是涡阳县三大建制镇之一。 |
旌门 | 旌门 旌门,汉语词汇。 拼音: jīng mén 释义:1、古代帝王出行,张帷幕为行宫,宫前树旌旗为门,称旌门。 2、犹旌闾。 |
* 有关牌坊的词语,常见的有:牌坊、贞节牌坊、貞節牌坊、坊牌、牌楼、牌樓、节孝坊、節孝坊、彩坊、公生明、表旌、下馬坊、下马坊、孝节、孝節、招牌、隆昌、蓐收、神路、吊祭、弔祭、楚市、熟药、熟藥、绰屑、石楼、黉学、门帖、纸扎、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