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和的诗词[标题] - 古诗句网

101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赵以徐妓不如东武诗中见》 宋·苏轼

燕子人亡三百秋,卷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
我击藤床君唱歌,明年六十奈君何。
醉颠只要装风景,莫向人前自洗磨。
(赵每醉歌毕,辄曰明年六十矣。

102 《和周子中病中代书之韵兼督胡季文季永游山之》 宋·杨万里

吟外今何病,愁边我索居。
昔无今样懒,新久故人书。
只说游山去,谁令作计疏。
衡庐负我辈,我辈负衡庐。

103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 宋·梅尧臣

电光初照树峨峨,叶上微风与雨和。
玉腕愁闻无处奈,庭花暗落不应多。
长杨静响千重瓦,大液寒生几寸波。
洗濯青春如有意,平明湿羽未离柯。

104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宋·梅尧臣

玉几常中宝作床,无端絮惹御袍香。
群公唱第鱼龙化,列侍金阶若堵墙。

105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 宋·梅尧臣

金有披沙得,花应不可多。
栽培由地方,艳色与天和。
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
称觞千万寿,繁叶奈香何。

106 《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宋·晁说之

先生穷作书,宁比近术赦。
天故使之贫,赤手唯是籍。
或者窥残篇,律吕起韶夏。
微意有子传,光烛不邻借。

107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梁山泊见荷》 宋·苏辙

南国家家漾彩?灵,芙蕖远近日微明。
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十里行。
终日舟行花尚多,清香无奈着人何。
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

108 《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 宋·廖行之

日月游驹迅,光阴激箭驰。
自应怜未遇,谁解语先知。
消息春来好,功名梦到时。
更凭询造物,无作戏人期。

109 《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 宋·廖行之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
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
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
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110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 明·李东阳

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
龙尾道瞻回辇近,马蹄尘送入山遥。
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
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
¤

111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 明·李东阳

夜深灯火下斋宫,路转西岩却向东。
四塞河山今古在,诸陵云雾往来同。
烟丛簇簇溪藤暗,秋叶萧萧岭树红。
独愧两都词赋手,玉堂椽笔待名公。
¤

112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 明·李东阳

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余风。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尘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

113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 明·李东阳

路尽邮亭始入京,水村山郭几经行。
逢人借屋宁知姓,信马题诗不记程。
沙浦雁回风忽断,石梁鱼落水初清。
琼楼合在层霁外,莫遣微云缀月明。

114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中书相公》 唐·权德舆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115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 唐·白居易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珮响入中台。
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
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116 《糖多令(龙洲曲已八九和,复为中斋勉强夜和,中有数语,醉枕忘之)》 宋·刘辰翁

零露下长洲。
云翻海倒流。
素娥深、不到西楼。
忽觉断潮归去也,饮不尽、一轮秋。
城外土馒头。
人能饮恨不。
古人不见使吾愁。
莫有横江孤鹤过,来伴我、醉中游。

117 《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宋·苏轼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尽従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118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 宋·苏轼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生平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119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戏用其》 宋·苏轼

西台妙迹继杨风,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120 《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巳因和》 宋·杨万里

去年客京都,子去我未至。
得书不得面,安用殷懃意。
犹矜各未老,相见当亦昜。
不知此蹉跎,交道遽云坠。

* 关于中和的诗词 描写中和的诗词 带有中和的诗词 包含中和的古诗词(13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