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的诗词(13318首)

741 日西湖第桥四首》 宋·方回

野蔌随宜酒半醺,富儿盘馔拥红裙。
兰亭会上无丝竹,芥蔕区区笑右军。

742 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 宋·方回

湖山春色已如斯,城市原来了不知。
百五韶华全似画,二名胜总能诗。
忽惊我辈相携处,谁识吾人始到时。
五十四年前弱冠,设盆犹忆唱闽词。

743 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 宋·方回

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744 《乙巳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 宋·方回

年年时节美春,谁识湖山绿似蓝。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
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

745 《乙巳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 宋·方回

世间春暖此间寒,万树阴阴万竹攒。
驄马来游人不避,画龙谁写我频看。
余生久已忘黜,高会犹容预四难。
閒赏孤山梅五绝,樽前剩爱一枝酸。

746 《乙巳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 宋·方回

休兵十有余龄,铁马曾来似不曾。
寒士喜从贤御史,閒人许识老名僧。
画船处处歌春雪,厦屋遥遥贮腊冰。
保得西湖如此好,心知明首遇良肱。

747 《乙巳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 宋·方回

月晴过半月春,真成好景与良辰。
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
两纪逃名作閒客,乐哉七十九年身。

748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大老鄂州黄》 宋·方回

息存东涧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
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749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首》 宋·方回

日一觞酒,同上危楼望晴柳。
岂可不饮负此春,向来风雨十朝九。
何必水边看丽人,何必水晶行素鳞。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750 《病稍愈戏书十韵》 宋·方回

药滓弃盛钵,药贴堆满案。
药价殊不廉,药效一何缓。
身昔未病时,饮啖百无惮。
一病半月余,食味等土炭。

751 《六月二十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 宋·方回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752 竺道中首》 宋·方回

武林风物异他乡,竺山行草亦香。
村落寻常绩麻处,隔帘时复见红妆。

753 《闻汪翔甫八月十日卒去曹元会五月日之报仅》 宋·方回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
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
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
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

754 《七月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 宋·方回

振骑出喧阓,榜舟浮广川。
冠盖二子,谓我扬先鞭。
翳翳杉漆坞,膴膴禾黍田。
篱闯拥稚髻,担观骈旅肩。

755 《送徐如心如婺源十韵》 宋·方回

之子成春服,欢言驾出游。
残红月路,叠翠万山州。
夏后乘輴泽,轩皇炼药丘。
旷平初渺莽,屈曲渐深幽。

756 《寄仇仁近白廷玉张仲实京口当涂江阴学正兼》 宋·方回

同时纠正诸侯学,铛脚相邻总钜邦。
足可养廉斛米,未妨温故一灯窗。
有人北面求宗旨,无事东流送大江。
向道紫阳山色好,何为不肯溯溪泷。

757 《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渡遂登五岭》 宋·方回

卧闻邻客晓先发,亦束寝衣辞旅榻。
急雨顿止风稍动,空山微凉路不滑。
溪流向西吾适东,舟渡者更横纵。
人心最险天自易,左路欲穷须右通。

758 贪叹》 宋·方回

十月蛇当蛰,锦文遨道边。
碎首毙农梃,人中亦有豹,勿恃多金钱。
蛇鼠喻官吏,豹以喻将焉。
贪逭天诛,听此叹篇。

759 《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首》 宋·方回

前后赤壁赋,悲歌惨江风。
江山元不改,在公神游中。
经及字说,胎祸垂无穷。
想如季常辈,对寤叹同。

760 《赵君宝宣慰别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 宋·牟巘五

橘园亭畔市多尘,曲院桥边境转清。
山色湖光精舍敞,笔床茶灶钓铅轻。
奈何一字不堪煮,且与贤相并行。
笑问寿藏何早计,不妨更学赵台卿。

* 关于三的诗词 描写三的诗词 带有三的诗词 包含三的古诗词(1331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