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科的诗词[宋代](123首)

1 《读吟啸集》 宋·彭秋宇

力支大厦炯孤忠,太息黄旗运不东。
天若有情虹贯日,人谁不死气凌空。
倍增晁董儒科重,可与夷齐史传同。
地位九分人物好,更于何处觅英雄。

2 《衡州石鼓书院》 宋·范成大

古磴浮沧渚,新黉锁碧萝。
要津山独立,巨壑水同波。
俎豆弥文肃,衣冠盛事多。
地灵钟杰俊,宁但拾儒科

3 《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 宋·陆游

爵邑恩荣盛乡闾誉望尊。
儒科传累叶,上寿萃高门。
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
故民何以报,沾洒望秋原。

4 《满庭芳·彭郡宗盟》 宋·无名氏

彭郡宗盟,屏山德裔,儒科闻望流传。
不贪世禄,雁塔占先登。
锦绣文章瑞彩,若披云、快睹青天。
称觞日,蓂留四叶,葵菽正宜烹。

5 《木兰花慢·腊前冬至後》 宋·无名氏

腊前冬至後,报春意、动南坡。
见葭管浮灰,梅英缀玉,漏泄阳和。
阶蓂呈瑞五叶,祥开崧岳耸嵯峨。
笑拥两行珠翠,欢腾一曲笙歌。

6 《卢帅钱待制之望挽词》 宋·周必大

白鹿争看拥碧油,貂蝉锐欲出兜鍪。
初官事业追山盗,晚岁功名静海舟。
鹤唳八公垂破贼,虎飞万里欠封侯。
儒科有子传衣钵,积善徐卿庆未休。

7 《王季海正言父宣义挽词》 宋·周必大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早看伯氏囊荷旧,晚喜郎君谏草新。
绛县人存疑甲子,论衡书就困庚辛。
遥知会葬车千两,絮酒淋漓卧冢麟。

8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宋·韩元吉

勇退湖山地,心期白傅论。
仙风占苍岭,乐土并桃源。
壮节传交旧,儒科付子孙。
修龄才八十,殄瘁只声吞。

9 《次韵沆侄》 宋·韩元吉

平生作计本山林,便腹空余贮古今。
致主未忘他日志,归耕每动十年心。
疏翎浪喜烟霄近,弱植多惭雨露深。
早决儒科犹望汝,蛩然虚欲伫闻音。

10 《挽应伟节尊人》 宋·吴芾

归来闾里问高年,此日惟公五福全。
三世儒科身及见,四经乡饮众推先。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彩服鲜。
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

11 《何司业挽词》 宋·楼钥

顷岁游孤屿,名门说二何。
胡为终璧水,自合上銮坡。
器重连城价,心澄古井波。
传家衣钵在,衮衮并儒科

12 《姜钟离挽词》 宋·楼钥

门户期兴起,交朋务琢磨。
反身求大学,决意取儒科
赞府声尤著,邻封惠亦多。
伤心濠上路,无复听弦歌。

13 《挽刘和府乘》 宋·廖行之

辛苦平生学,儒科志稍酬。
路遥车折轴,夜半壑亡舟。
士惜鴒原尽,亲悲鹤发留。
传家幸有子,门户可无忧。

14 《故经略华文赵郎中崇宪挽章三首》 宋·曹彦约

国是归宗相,儒科看嫡传。
与时常落落,持论极拳拳。
柄用无韩范,师承有涧瀍。
衣冠何足论,父子世称贤。

15 《挽颐轩张朝奉》 宋·王柏

蔼然一气备天和,不尽人间岁月多。
乡里同声称佛子,儿孙相继奋儒科
蠲租捐廪今无有,刲豕然灯可奈何。
德在人心真不朽,几多麟碣汙山河。

16 《和王总干韵》 宋·卫宗武

碑铭细读识前人,贻后无非旧典刑。
宦业传家守清白,儒科继祖播芳馨。
絷驹共叹淹场藿,鸣鹿终当歌野芩。
千古斯文应不泯,待将辞藻掞天庭。

17 《送楼佺提举赴省》 宋·陈著

绿发方山冠,白玉气色温。
高谈霏木屑,不问能知文。
去秋夺标归,今步南宫云。
儒科青毡耳,指取气欲吞。

18 《和郡侯劝驾韵》 宋·姚勉

圣朝珍重设儒科,总总英贤入礼罗。
天下岂无偕计上,日边此独得人多。
仙桥快应龙头谶,工席忻聆燕衎歌。
雅志不为温饱计,尚期勋业等山河。

19 《挽萧知县二首》 宋·陈淳

早擢儒科秀,旋驱仕路荣。
平反东广幕,抚字桂阳城。
选调方优脱,朝阶自坦行。
如何中道处,遽尔辍千旌。

20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宋·方回

后山与简斋,仅年四十九。
诗少句句佳,天地同不朽。
予幼初学诗,一日赋一首。
颓龄忽七十,诗果传后否。

* 关于儒科的诗词 描写儒科的诗词 带有儒科的诗词 包含儒科的古诗词[宋代](1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