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者的诗词(526首)

81 《寄陈用晦四首》 宋·陈造

昭代儒者尊,青云坦修涂。
即今子陈子,尚歌于蒍于。
满岁不自保,尔俗苦好诬。
向来抚字工,督课有不如。

82 《杂言二章送柳慎徽赴道州教授》 宋·李新

白发柳夫子,政是柳州孙。
谭经能解颐,经纶出其门。
彼美苍梧士,纫服得兰荪。
抽身朱墨间,初知儒者尊。
报国直以人,不类一饭恩。
山中多散材,著意采蟠根。

83 《寄题江西刘氏勤有斋》 宋·楼钥

朴斲敷菑皆用勤,况吾儒者务多闻。
万书插架非关我,一卷入心方属君。
为学从来无止法,立身宁只富多文。
自怜习气今犹在,尚欲焚膏到夜分。

84 《寿湖南宗宪五首》 宋·廖行之

伊洛有真派,渊源洙泗宗。
蜀张日益远,言行将无同。
於公见事业,吾党如适从。
坐令千载下,竟识儒者功。

85 《题愚溪堂》 宋·徐照

水流深见底,不是此溪愚。
谪宦休嗟命,乡人为读书。
文章传海裔,屋室在州图。
儒者凡经此,须来看所居。

86 《赠赵月麓之霅》 宋·卫宗武

乍合成乍离,岁月何飘忽。
重来吾愈老,喜复遂良觌。
月麓号新改,簪裳亦殊昔。
议论羲皇前,咳唾烟霞出。

87 《大行皇帝挽词五首》 宋·许月卿

紫阳儒者侣,恨不与同时。
指示四书要,躬亲百世师。
钦崇道克业,怀保诰宽慈。
玉殿凄凉处,瑶题尚启敷。

88 《发浔阳》 宋·孔武仲

西游不敢避残年,兄弟分携楚水边。
浩荡东风回草木,朦瞳晓色满山川。
却穿梅径花争落,久憩邮亭日未偏。
安佚竟非儒者事,虺陨我马亦须鞭。

89 《程簿能静袖诗来访次韵》 宋·陈杰

高吟鼎脔屡经尝,群噪纷纷子贡墙。
雪曲我应惭郢下,笛声公自感山阳。
堪嗟绛老泥涂役,孤负春官桃李场。
斗大康山盛儒者,凭谁推此叩循良。

90 《蔡岙食藕》 宋·戴表元

地逢平处亦萦回,不是逃兵底肯来。
坡上一祠犹姓蔡,山前当路尽通台。
高岩童去收桐子,邻县人过问藕栽。
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少遗材。

91 《闵俗》 宋·李覯

君门若无禄,陈编熟能读。
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
伤心勿复道,拂絃寄清曲。

92 《大茅峰四绝句》 宋·陆文圭

一家兄弟入仙门,谁把名山鼎足分。
我读儒者知长幼,产香先礼大茅君。

93 《到家》 宋·宋伯仁

尘压征裘满,今朝喜到家。
牵衣儿欲泪,满地菊初花。
瓦甑添蒸芋,铜铛旋煮茶。
安贫儒者事,何必恋天涯。

94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 宋·苏颂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95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宋·苏颂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96 《登雄州城楼》 宋·苏颂

三关相直断华戎,燕蓟山川一望中。
斥堠人间风马逸,朝廷恩广使轺通。
岁颁金絮非无策,利尽耕桑岂有穷。
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

97 《兴化吴宰商卿来书》 宋·袁说友

百里报消息,一缄劳寄驰。
但知怀旧切,犹恨得书迟。
儒者可言政,怀邦当易为。
问君安否外,别后几篇诗。

98 《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 唐·储光羲

北伐昧天造,王师示有征。
辕门统元律,帝室命宗英。
灵威方首事,仗钺按边城。
膏雨被春草,黄云浮太清。

99 《游石溪示学者》 唐·元结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

100 《与道者同守庚申》 唐·权德舆

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
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
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澄明。
沉沉帘帏下,霭霭灯烛清。

* 关于儒者的诗词 描写儒者的诗词 带有儒者的诗词 包含儒者的古诗词(5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