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者的诗词[明代](64首)

41 《喜归述怀留别李于鳞王元美徐子与宗子相四子》 明·梁有誉

天地炎州外,云涛涨海边。
为儒嗟世业,结社断尘缘。
髫龀趋先子,荣枯忆往年。
时推骢马使,人避铁冠贤。

42 《巨浸诗》 明·吕诚

庚午七月之初吉,断虹挟雨蔽西日。
石尤声撼天为昏,飓母驱车走沙石。
鲸跳鲲掷地轴翻,阳烁阴凝鬼神泣。
银涛驾空山岳摧,转眼奔流浸扉壁。

43 《登高丘而望远海》 明·全室宗泐

登高丘,望东溟。
溟水方荡激,中有怒吼鲸。
耸脊类峰岳,鼓浪如雷霆。
嘘烟喷沫云雾冥,扬鬐掉尾三山倾。

44 《再作太白山人歌》 明·邵宝

吾闻太白之山倚西极,华岳崚嶒势相敌。
上凌刚风太古雪尚寒,下抚苍茫鸟无力。
吁嗟!兹山有径不与终南通,士将避世往往游其中,超历
万壑巢云松。

45 《园中十首》 明·唐时升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
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
或盘旋如硙,或下上如舂。
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

46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明·童冀

朔土秋气高,日夕来凉幰。
鸿雁已南乡,游子寒无衣。
履霜戒坚冰,几者动之微。
所以漆室女,浩叹忧园葵。

47 《赠陈宪史之福建》 明·王祎

夫君英妙姿,家世联仕籍。
弱龄济乌台,所掌在文墨。
致身已青云,腾誉如白璧。
序劳合优迁,随牒更远役。

48 《南旺挑河行》 明·谢肇淛

堤遥遥,河弥弥,分水祠前卒如蚁。
鹑衣短发行且僵,尽是六郡良家子。
浅水没足泥没骭,五更疾作至夜半。
夜半西风天雨霜,十人八九趾欲断。

49 《题戴进山水抱琴图歌》 明·杨承鲲

呜呼清角不复见,玄鹤已去悲风呼。
裨海齐州一反掌,乾坤莽莽知音孤。
曲高节疏苦欲睡,白首人间空见图。
就之忽惊云木动,沈笔欲下还踌躇。

50 《志别》 明·张元凯

祖道一尊酒,凉风江上生。
枫林一叶丹,秋动千山声。
星离越溪水,雨散吴王城。
我昔游燕赵,居人送我行。
今我亦送客,酒尽泪欲倾。
乃知送我者,掩袂多至情。

51 《木介行》 明·朱长春

空溪淅淅复淅淅,一夜风响如霹雳。
云纷天晦急雪来,半是虚花半成汁。
初时点户湿有声,瑟如帘下击秦筝。
须臾上下雨且冻,满地蹴裂黄河冰。

52 《余将军篆书拓本歌(即忠襄公阙也)》 明·张羽

余将军,守舒州。
舒州之城大如砺,长江西来绕城流。
贼船如云压城破,将军提剑城头坐。
剑未动,虏已奔,鲸鲵蔽江江为浑。

53 《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 明·李东阳

浙江之东县新昌,乃在千岩万壑之中央。
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丛抱青璟勣。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墙。

54 《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明·李东阳

我马西行东客归,归心落日争分飞。
长安城中一掌地,颠倒鞭鞚随裳衣。
君时别向中书宅,两日吾门断双屐。
宁知此厄忽相遭,怪事惊从武昌得。

55 《寄李本宁于鄜延》 明·王稚登

关榆未绿柳才舒,使者行边雪片疏。
回纥十年频贡马,龟兹一部动随车。
过奏人惜才空老,诅楚时闻祸渐除。
寂寂寥寥人似旧,不须重问子云居。

56 《游灵岩记》 明·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辞赋精选纪游讽刺

57 《栽柏》 明·方孝孺

迂拙乖世用,每蕴无穷思。
取效非目前,远与千载期。
翠柏信良材,成长计功迟。
兹晨劚烟雨,移动盈尺姿。

58 《草书歌》 明·朱瞻基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59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赠言劝勉学习励志序文

60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古文观止议论劝慰书信

* 关于动者的诗词 描写动者的诗词 带有动者的诗词 包含动者的古诗词[明代](6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