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和的诗词(18587首)

681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唐·张九龄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
正逢银霰积,如向玉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彩旒。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682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唐·张九龄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683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唐·张九龄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684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 唐·张九龄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
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
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抒怀愤懑愁苦

685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唐·张九龄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
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忧国忧民

686 《奉和圣制龙池篇》 唐·张九龄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
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687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唐·张九龄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
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
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688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唐·张九龄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689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唐·张九龄

设险诸侯地,承平圣主巡。
东君朝二月,南旆拥三辰。
寒出重关尽,年随行漏新。
瑞云丛捧日,芳树曲迎春。
舞咏先驰道,恩华及从臣。
汾川花鸟意,并奉属车尘。

690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唐·张九龄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
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
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
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
道在纡宸眷,风行动睿篇。
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691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唐·张九龄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离别写人

692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唐·张九龄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唐诗三百首赠别友情规劝

693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唐·张九龄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
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
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

694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唐·张九龄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

695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唐·张九龄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696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唐·张九龄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697 《和崔尚书喜雨》 唐·张九龄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忧国忧民

698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唐·张九龄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
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699 《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 唐·张九龄

清风阊阖至,轩盖承明归。
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何言兼济日,尚与宴私违。
兴逐蒹葭变,文因棠棣飞。
人伦用忠孝,帝德已光辉。
赠弟今为贵,方知陆氏微。

700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官僚乡国亲故(后缺)》 唐·张九龄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 关于和和的诗词 描写和和的诗词 带有和和的诗词 包含和和的古诗词(1858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