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色的诗词[宋代](419首)

61 《谢公定所宝蕃客入朝图贞观中阎立本所作笔墨》 宋·李廌

君不见燕然易水波桑乾,东连鸭绿西贺兰。
古来战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汉筑朔方置上郡,晚岁欵塞惟呼韩。
贞观文皇力驯制,诸蕃君长充王官。

62 《程公明驾部墨竹》 宋·李新

浅梢疏节任萧郎,正向祁寒敌晓霜。
清兴未穷僧已老,自遗山色与溪光。

63 《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 宋·胡寅

穿壁扶苏稍避霜,干霄形势自堂堂。
如何耿介琅玕色,也带双鸦宝墨香。

64 《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 宋·胡寅

扫尽鹅溪匹练霜,未知三尺映茅堂。
此君不是尘中物,何必区区较色香。

65 《赠墨手道人寄晁子止即用子止韵》 宋·李石

夷门道人墨为手,艺如巫咸日中走。
逢人便与墨模糊,西里自妍东里丑。
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
为抬墨手高处问,我手何如君子心。

66 《李仲永墨梅》 宋·姜特立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67 《十月六日园丁置墨紫》 宋·方岳

已是年时欲雪天,谁回冷落作芳妍。
极知品在群葩上,忽与梅争一着先。
颜色依然香墨重,花头不减暮春圆。
人言桃李多如此,有底能移造化权。

68 《次韵清修老墨梅新茗》 宋·方岳

此诗合让简斋老,尽洗世间声色尘。
我更凿空难着语,蹇驴粗记雪桥春。

69 《赠林愚庵墨梅》 宋·蒲寿宬

色空已解花光意,香影难随逋老踪。
此叟芒端不著蜜,几回曾误壁间蜂。

70 《题赵希贤所藏墨竹》 宋·仇远

直节豸献角,低枝鸾振羽。
古色镇苍然,非烟亦非雨。

71 《题屏风墨梅二首》 宋·项安世

一段西山雪,中含太古梅。
无香亦无色,免被百花猜。

72 《墨君十咏·露叶》 宋·王铚

秀色娟娟自出尘,晓枝更带露华新。
清风一至如相语,从此开帘来故人。

73 《题水墨画水仙木犀》 宋·张镃

昔年风露乡,裙破郁金黄。
别来参祖意,坏色染衣裳。

74 《涪川寄蒲舜美桐烟墨来试之良佳因成长句》 宋·晁公溯

西风吹林秋日白,修桐叶雕霣寒碧。
霜余结实凤不至,野人取之出膏液。
山中老翁颇喜事,买膏燃光归照室。
旋收轻煤下玉杵,阴房掩翳烟不出。

75 《先生跋所藏汤君墨梅约诸人赋诗俾文蔚亦题其》 宋·陈文蔚

皎皎冰雪姿,黯然宜水墨。
却恐施丹素,翻令涴颜色。
孤山水云深,庾岭林月黑。
晴窗一挥染,想像意俱得。

76 《谢李仲宾墨竹》 宋·戴表元

君不见笔端如谓,顷刻匹纸生琅玕。
霜柯雪干铁石色,忽作小山烟雨寒。
问君何从得此本,湖州嫌浓眉州软。
风轩月槛一相逢,妙处不与人意远。

77 《李仲宾墨竹四首》 宋·方回

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可能收拾与人看。

78 《赠寿昌墨客叶实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为笔,木板为方竹为策。
其字科斗或鸟迹,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谓墨,晋发汲冢尚可识。
地中间获钟鼎刻,文为之具未为极。

79 《和山谷赋黄迪墨竹韵》 宋·释宝昙

平生黄太史,翰墨四海知。
风流过修竹,自弃或若遗。
岂伊岁寒质,似我槃礴时。
此君不解语,风雨扶持之。

80 《和简斋墨梅二首》 宋·释宝昙

为怜玉色照前除,一室无因舍静姝。
寄语客卿烦想像,万花困苦乞为奴。

* 关于墨色的诗词 描写墨色的诗词 带有墨色的诗词 包含墨色的古诗词[宋代](4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