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目的诗词[宋代](766首)

381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宋·文同

晚客无一来,独步入东谷。
园林已成就,此景颇不俗。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382 《和子平悼马》 宋·文同

生来未尝畜良马,近得此驹诚可嘉。
骨节权奇毛肉好,此种无乃真渥洼。
健蹄骎骎稳而疾,历目一过如飞霞。
自归官下少出入,惟是刍粟意转加。

383 《寄何首乌丸与友人》 宋·文同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
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
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
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

384 《程泰之昨有金带银章之句十月二十八日乃因押》 宋·周必大

甚日重黄侍玉銮,几时八座佩金寒。
殿庭属目夸新贵,部曲低头拜旧官。
五日尹京非细事,四时仕宦固多般。
重行隔品诗仍健,应笑官卑语带酸。

385 《次韵王仲谟仲宁唱酬二首》 宋·周必大

别日无多似隔年,每逢佳句辄欣然。
词倾江汉无留碍,语转珠玑更浑全。
目共荆谿千里月,人居吴郡五湖天。
兴来傥有山阴作,即上扁舟往执鞭。

386 《次韵赵公直赏心亭醵会古风》 宋·周必大

晋人夸新亭,假日辄高会。
中间伯仁辈,未免楚囚对。
江山犹古昔,人物已暧昧。
东郊今保厘,翠华记行在。

387 《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宋·周必大

买山老山间,乃识山之容。
爱山无古今,此论谁非同。
仇仙来匡庐,一转语独工。
不识山面目,只缘在山中。

388 《平江颜侍郎挽诗》 宋·周必大

吴门自古俊髦多,中外推公政事科。
议礼不妨丰酒课,治繁犹暇讲禅那。
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

389 《徐元敏察院顷和子中兄长篇语颇相属今承出使》 宋·周必大

少年同仕秦淮口,醉里殷勤扫花帚。
苍颜白发二纪中,梦断赏心并折柳。
非才晚污论思地,分察久观弹击手。
端方期不负耳目,诘曲谁能学跟肘。

390 《万景楼次韵六绝》 宋·洪咨夔

过雁声中岁月侵,东流江水识归心。
峨眉天目高相似,多买青山尚及今。

391 《又次程嘉定三首》 宋·洪咨夔

鼎戒少汁熬,琴忌大弦急。
人惟广斯胖,道亦巽者入。
身行栈百折,目送塔九级。
今日觉昨非,与过宁不及。

392 《次李绵州和丁兴元韵二首》 宋·洪咨夔

梅花已是隔年香,投老何能面复光。
求则得之青籸饭,归斯受矣白云乡。
果柑微似温季乳,阆柿多於处着霜。
扶起东南风物梦,举觞目送去鸿翔。

393 《示诸儿》 宋·洪咨夔

徂徕古君子,泾渭何太明。
一奸众稷契,诗作奇祸萌。
奸人挤之死,既死气未平。
锐欲剖其棺,谓北走犹生。

394 《次及甫即事》 宋·洪咨夔

万里西征路,同君汗漫期。
吴歈花裹曲,楚些菊边词。
问学千鸡跖,功名五羖皮。
目前姑置此,多办峡江诗。

395 《识字行》 宋·洪咨夔

识字不用多,识多反为累。
结交何用深,交深或中弃。
紫微有君房,郎将得宾王。
胸无半点墨,七襄亦成章。

396 《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宋·白玉蟾

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
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神仙都。
神仙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
三山崒嵂青至今,堪嗟山下人如燕。

397 《拙庵》 宋·白玉蟾

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
冠简投关离玉阙,天人推出镇琳宫。
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烟都月府中。
岂是摩挲令发黑,不须服饵自颜红。

398 《送安思正之蜀》 宋·蔡襄

贱者易屈志,少年多直情。
子独修节行,爱护如目精。
辛勤走铨省,历岁才点名。
舍居在穷巷,门户面西城。

399 《送石昌言知宿州》 宋·蔡襄

符离封城古云望,扼控东南地形壮。
飞流金粟走舟车,镇压奸雄宿兵仗。
昌言才思老台阁,声名远出风骚将。
倦直承明得守符,诏书遣临士民上。

400 《酂阳行》 宋·蔡襄

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
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
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
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

* 关于多目的诗词 描写多目的诗词 带有多目的诗词 包含多目的古诗词[宋代](766首)